copyright 2005 TWArchitect Megazube 建築師雜誌社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2005年台灣建築現象雜感
給年輕建築師
當建築成為消費過程中的短暫快感時,也就像是隔日報紙一樣的輕薄而沒有價值。
文/蘇睿弼

2005建築消費
2005年的台灣建築現況,從高掛在快到淡水街頭的大馬路旁、一個巨型海報看板上的漢斯‧豪萊(Hans Hollein)的巨大肖像,我們便可以看出端倪。這位曾經是普立茲建築獎得主的奧地利建築師,作夢也想不到自己的肖像會被放大到巨大的尺度而成為都市街景的一部分;同樣地,一些在學生時代研讀這位大師作品的建築專業者們,也絕對不會想到,是以這樣的方式在街角與建築大師的肖像迎面而遇。建築殿堂上的國際建築巨匠的設計,2005年的今天成為台灣市井小民消費的對象,或許有點諷刺,不過這張巨型海報看板標明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大眾的建築消費時代的來臨。
去國十載,前年再次踏上這片土地,走在都市街道上的感覺,對我而言是既陌生又熟悉的。曾經,可以很容易地從大大小小的建築物當中,辨認出那棟是那位著名建築師的作品,那間餐廳的室內又是那位當紅室內設計師設計的;而今天一些都市街景陌生地改變了,很多建築物或室內空間變得漂亮乾淨,卻也都有點似曾相似,很難去分辨這是建築師的設計,還是室內設計師的作品,是國外設計師做的,還是業餘設計師的喜好。就像走在捷運站的人行街上,地鐵的隆隆聲伴隨著急促的腳步、上下的人潮穿梭在巨幅廣告間、知名咖啡連鎖店中閃現出時尚男女,人們包被在一種細心經營的空間氛圍中,那是既陌生卻似曾熟悉的身體感覺,一種設計感與空間消費的氣息正在漫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