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輯

都市的針灸
寶藏巖的活化案
Urban Acupuncture
文/ Marco Casagrande翻譯/ 吳介禎
By/ Marco Casagrande Translation/ C.J. Anderson-Wu

台灣社會對都市生態的覺醒剛剛開始。由於許多產業外移,台灣民眾開始思考如何清理、重整這些後工業時代的都市。但台灣會往什麼方向前進呢?

台灣社會對都市生態的覺醒剛剛開始,現在正是台灣決定該怎麼做的關鍵時刻。由於許多產業外移,台灣民眾開始思考如何清理、重整這些後工業時代的都市。但台灣會往什麼方向前進呢?台灣會像西方城市一樣進行整形手術般的都市更新?會像日本與新加坡那樣實行嚴格如法西斯主義的生態管控?還是會深刻省思其傳統文化背後的價值與能量,並從其中獲取養料,以創造自己獨有的有機、永續環境?
2002年時我應季鐵男之邀參加「都市行動論壇」(Urban Flashes)時首度來到台北,我為這個都市所展現的人文力量所感動,卻也覺得這股力量與官方的見解完全銜接不上。政府的資料和街頭所見所聞恍若兩個不同的城市。
2003年我應台北市政府之邀再度來到台北進行都市規劃中人文與有機議題的研究,當年十月,我首度造訪位於公館不遠處的寶藏巖。寶藏巖的存在讓我訝異不已,它是一個農村,一個躲藏於現代都市裡的化外之地,一個由老阿嬤們撐起的社區。當我首次見到寶藏巖時,它正在垂死邊緣,政府宣判了它的死刑,怪手已經蓄勢待發。依計劃,這裡的農田應成為綠地,農人將被遷往公寓住宅。當時的寶藏巖連空氣裡都充滿了死亡的氣味,但它的能量卻沒有消散,而是隱藏在斷垣殘壁中、在沉舊的傢俱裡、在空屋的祖先牌位和相簿裡、在河邊違章的花園裡。除此之外,這裡已經沒有多少居民了。
Copyright TWArchitect Magazine 建築師雜誌社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