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輯

The Future of Wetlands in Taiwan under the Treats of Global Warming
/ By Chen Chang-Po, Hsieh Hwey-Lian

There are choices of how to make use of the wetlands in Taiwan, they could be sites for high-end resorts or for the restoration of endangered species. They also can be for us to settle our minds and souls.

全球氣候變遷下台灣溼地的未來
文/陳章波、謝蕙蓮

台灣擁有多樣的溼地,可以做很多適性的使用,譬如做為高檔的度假地,也可以做為瀕臨絕種的物種的復育地,更是我們身心靈安頓、成長的地方。

日本作家井上靖寫了一本孔子的書,敘述大雷雨的時候,孔子會靜坐。為什麼?從個人的生理來看,打雷的時候,溫度、氣壓、溼度變化都很大,會不舒服;此外,雷雨交加中,可能造成雷擊、土石流、洪水暴漲等,也不適合外出,所以靜坐,可避免不必要的生理、情緒波動及戶外活動的危險。又當人靜下心來坐著,可以很明確感受到雷雨下在哪裡,有多大,哪些地方可能會產生水災,哪些地方的居民需要救濟,或哪些地方因打雷(增加氮肥)而增加產量。這些思考過程都得以運籌於靜坐之中。身為社會精英知識份子如孔子,本身不受天候干擾之外,還要能想到更長遠經國濟世的事。
全球氣候變遷之溼地面面觀
人類,智人,在地球上已存在二十萬年之久,長年的經驗讓大家體會到「道法自然」,要跟隨自然的韻律生存。但是所有食、衣、住、行相關的物質都來自於自然,正是「盜伐自然」,只要「盜亦有道」,人類就能夠永續。古人已經做了最適生存策略的定性觀察,在「飲食、男女、安全」相扣合的明訓之下,得以永續。
Copyright TWArchitect Magazine 建築師雜誌社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