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arting Point Without Ending Pointing
/ By Tang Ke-Yang

Like a runner changes his trail all the time but never really sets out, Chinese 「amateur architecture」 is not a concept that can easily profile. It is a mixture of consciousness and unconsciousness, the middle way of solipsism and commonplace beliefs.

一個起點沒有終點:當代中國建築的第三條路
文/唐克揚

離開西方建築而談中國建築幾乎不可能,但是中國的「原造」卻很難用西方建築理論來模擬。

中國不乏好些與眾不同的建築人,他們走著區別於「大院建築」(指代計劃經濟時代以來國有設計院所從事的建築實踐)、「商業建築」(指代市場和媒體共同打造的「叫好更叫座」的批量化設計生產)之外的「第三條路」,這條路的前方不一定是市政廣場、城市公園和地標建築——不,它也許壓根就沒有什麼前方,對於中國建築而言,它更多地是尋找一個未便明言的,沒有預設終點的「出發點」:延宕的啟程解決了方向的難題——這或許是中國當代建築最為奇特和富於特色的一方面。
1928年,梁思成由賓夕法尼亞大學學成歸來,他所一手建立起的營造學科體系,使得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的建築師訓練帶有濃厚的西方色彩——更準確地說,這種準西方教育是古典主義的歷史觀,「布紮」(Beaux Arts)形式教育和早期現代主義簡單功能論的三合一。
Copyright TWArchitect Magazine 建築師雜誌社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