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racing Overseas Designers —Globalization in China(1978-2010)
/ By Charlie Xue/

From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rought back by students or practitioners learned overseas and and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foreign and local architects, the professional gaps are narrowing and advanced techniques become common practice in a couple of years.
.

擁抱海外設計─全球化在中國(1978-2010)
文/薛求理

近距離的接觸、海歸派的回流和資訊的大量流通,中國和外國一流建築師的距離正在不斷接近。那些所謂「先鋒、探索」手法一兩年後就成了某種建築類別的常規語言。

引進外國建築的三個十年
黃浦江蜿蜒流過上海灘,黃浦江的兩岸展現了兩個時期的典型圖景。浦江西岸,是二十世紀初古典復興式的銀行、洋行和旅館;浦江東岸,是最近20年崛起的摩天大樓、金融機構或跨國公司總部,這些建築的骨架磚瓦搭建於中國大地,但設計的起點卻是在紐約、芝加哥、倫敦、漢堡的繪圖桌和電腦。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外國建築設計,是口岸通商輸入西方文明和半殖民地化的自然結果;而二十世紀末改革開放後的輸入外國建築設計,則是中國政府和國營民營發展商的主動選擇。20世紀初的舶來外國建築,到1938年嘎然而止;1980年開始的引進外國建築設計則如小溪匯入大海,35年來逐漸壯大,一發而不可收。
Copyright TWArchitect Magazine 建築師雜誌社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