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輯
Architecture, A Business Should Not Regard for Profit and Status
/ By Lin Dong-Yue

An architecture firm is driven by the staff's will and strategies, and good judgement in establishing a unique practice. Being bold and optimistic is necessary, and never forget to insist on one's right to interpret architecture.
建築非以利祿勸─論建築執業環境與交替
文/林東嶽

事務所的原始動力源之於建築工作者的意志力及定位力,而定義—建立事務所的獨特性更需要好的判斷力。……年輕建築工作者要以樂觀又大膽的態度表態,訴求要有自己的建築詮釋權。

在臺灣執業的建築師,根據筆者的整理分析,40至60歲以上的百分比約將近佔83.94%(40歲、50歲、60歲以上,分別為26.16%、29.44%、28.34%),所以得知臺灣執業建築師主要分佈在這年齡區間,也間接證實建築師養成的成熟期大約在50歲左右;這個題目由我們這群世代(50至60歲的世代)來談交替課題應屬恰當。
談交替之前,先要提到1998年4月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雜誌第280期,在社長陳邁建築師構思下所做的一個特輯:「臺灣建築新生代」。
Copyright TWArchitect Magazine 建築師雜誌社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