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求變的年代





文/林志崧

 

編者的話
28 求變的年代
/林志崧

建築新聞
30 臺灣建築新聞
36 國際建築新聞

作品
42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宗邁建築師事務所+NBBJ
52 南港車站共構BOT開發案
/李安憲建築師事務所+日建設計株式會社
62 南崁HVW商辦大樓
/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呂文程建築師事務所+大尺建築
68 華南銀行總部大樓
/姚仁喜 | 大元建築工場
《評論》
73 高層建築的新標準
有中國風味的華南銀行總部大樓
文/Ulf Meyer

特輯I─吳明修紀念特輯
76 憶建築摯友吳明修
文/吳讓治
78 地域化現代主義
談前輩建築師吳明修的設計核心價值
文/傅朝卿
82 印象‧吳明修老師
文/林祺錦

特輯II─白瑾紀念特輯
88 白瑾與我
文/王紀鯤
92 紀念白瑾老師
文/呂欽文

《建築與城市》
96 東海岸線的開發現象
從美麗灣渡假村談起
文/蔡中岳
102 從美麗灣BOT事件看東海岸的開發
文/陳昭倫
104 以農立都,鏈結城鄉
回應氣候變遷、高齡社福與食安健康的「市民參與式農耕」
文/張聖琳

《建築活動》
108 千塘之介
桃園屋活動紀實
文/邱英浩

 

 

 

 

  去年1129的地方選舉,嚴重潰敗的執政團隊不但導致總統請辭黨主席,行政院長以及重要部會首長也紛紛掛冠求去,二月以後陸續由國安會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陸委會主委以各種因素接棒請辭。頓時,媒體以船員跳船形容後馬時代的執政團隊,由於對社會積極求變的期待無力回應,社會也就期待不再。新任首都市長迅速填補執政團隊空窗期,成為社會與媒體的浮木,同時也感染其他地方首長起而傚尤,積極回應社會期待,地方首長清新的施政將逐漸弱化中央執政團隊的影響力,面對2016的總統與立委選舉,今年臺灣的天空是否仍籠罩在藍綠兩黨的惡鬥中,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2014年對房地產來說是十年多頭市場的轉折點,這一波房地產多頭市場讓許多開發商年賺一個資本額,不但炒高了股票與房地產價格,也吸引許多傳統產業者,以銀行的資金投入囤積土地炒高房價,十年間房地產價格飛漲三倍,飛漲的房價也推高了社會的民怨。高漲的民怨有驚無險地在2011與2012年的五都選舉與總統大選讓執政黨低空掠過。然而,執政黨輕忽了這股社會公民期盼求變的力道,非但沒有展現完全執政的優勢,反而一意孤行尋求歷史定位,輕忽年輕世代積極求變的訴求,引爆了三月的太陽花學運,荒腔走板的學運危機處理也種下了全面潰敗的種仔,錯失改革時機。

  本期企劃建築人物特輯,由於吳明修、白瑾兩位長者於去年底逝世,二位老師在過去五十年對臺灣建築教育與環境發展有重大影響,兩位出自不同的成長背景與環境,在戰亂的時空中先後畢業於成大建築系,吳明修老師出生於台北在日治時期的環境中成長,深受日本文化影響。早期的執業成長過程也深受日本當代建築師與營建技術影響。與成大吳讓治教授六十年的情誼,長期以來相互激勵改善建築環境與建築教育的使命,在與吳讓治老師的訪談當中,強烈地感受到建築先進們在臺灣篳路藍縷的建築環境中,對臺灣土地的情感。回想十年前擔任臺北市建築師公會學術主委時,曾與吳明修老師共同舉辦多場學術演講,讓我有更多機會認識這位令我尊敬的長者,令人敬佩的是他以八十歲高齡仍孜孜不倦地站在第一線,帶領事務所同仁為改善建築環境而努力。白瑾老師生於北京,因戰亂流亡來台,白老師於我甫進淡江建築系時卸任系主任,當時學長間不斷流傳白主任在淡江建築系瘋迷全校的傳聞,短短兩年的建築教育生涯,蘊育了許多表現優異的專業者。白老師在建築規劃概念貧乏的時空引入都市設計的概念,從大尺度的街廓概念切入,對當時的都市與建築專業環境帶來活水。當專業界仍停留於建築單體型式時,白老師致力於整體街廓都市空間與公共領域開放空間的探討,展現了專業者對都市的態度,縮短了臺灣都市設計概念的摸索期,對都市設計的教育與專業有極深的影響。二位建築長者雖已遠去,但致力於都市與建築環境的提昇、投入建築教育傳承的專業使命值得後進學習。

  2015年對臺灣社會而言是一個求變的年代,政治素人拋出的素人角度的政治與民生議題,吸引了社會的目光,傳統的政治思維在資訊爆炸的全球化年代無法引領風騷,面對財政赤字已瀕上限、退休撫卹的不公與失衡、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的失控、高房價的財富不均、少子化與高齡化人口結構的隱憂、階層流動的停滯、兩岸關係的失衡等現象,我們或有疑慮但仍期待政府秉持積極的態度回應公民社會企盼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