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建築構築的隱憂




文/林志崧

  編者的話
28 建築構築的隱憂

建築職業

30 優質傳承‧生生不息
  文/黃秀莊

建築新聞
32 台灣建築新聞
40 國際建築新聞

作品

46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52 新北市立圖書館
  /楊瑞禎建築師事務所+
  印記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60 屏東演藝廳
  /姚仁喜 | 大元建築工場
  (大元建築師事務所)
66 淡水國民運動中心
  /陳章安建築師事務所+
  王正源建築師事務所
72 經濟部中台灣創新園區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Noiz Architects

特輯 I─加拿大木構造

82 奧戴恩美術館
  /Patkau Architects
86 哈德威宅
  /Patkau Architects
90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科學大樓
  /Perkins+Will
94 范達森植物園遊客中心
  /Perkins+Will
98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學生活動中心
  AMS學生鳥巢
  /B+H
102 木材創新設計中心
  /MGA/Michael Green Architecture
106 多功能傳奇建築
  2010奧林匹克競速滑冰館
  文/孔晶

特輯 II─許仲川紀念特輯

110 開創者的智慧
  紀念許仲川理事長
  文/許俊美
112 英雄造時勢
  訪吳爾烈、廖隆基、蔡蔗宏建築師
  談前國策顧問許仲川建築師
  採訪/林志崧 整理/林惠文
113 建築師業務酬金由公會代收轉付制
  度建立之緣由
  文/余文全
114 先驅者
  許仲川建築師行誼座談

《建築活動》

116 第三屆亞洲建築新人戰
  台灣的建築教育和學生作品的特徵
  文/李?一
118 台灣區賽況
  文/王銘顯

《建築與城市》

120 結合微氣候因應設計理念及CFD
  模擬的綠建築設計
  以台南市虹韻文創中心為例
  文/吳綱立、葉世宗、謝俊民
 

  連續兩年完成了兩幢鋼結構案子,雖然案子規模都不大,但對熟稔混凝土溼式構造的我們來說,乾式構造的外牆與鋼結構間的整合對我們來說是一門新的課題,機電、防排水、扣件固定、材料收邊整合等細節都是成就一件作品不可或缺的節點,除了施工圖說整合之外,參與工地現場問題的排除與整合為累積乾式施工構造最重要的途徑。

  建築執業環境長期以來普遍存在偏重業務與法令現象的營運模式,而輕忽了建築構造系統與技術經驗人才的培育,事務所錯過了1986年至1996年臺灣經濟起飛的黃金十年,大量集合住宅與基礎公共設施的興建讓事務所應接不暇,終日關注業務的執行進度,無暇進行技術人才的培育。接續一連串的事件包括亞洲金融風暴、九二一大地震、網路泡沫、產業西進與SARS疫情等8年的景氣低迷期造成事務所營運困境而大幅重整洗牌,資深的技術人員紛紛離開事務所職場。同時,資訊與網路世代的快速發展加速了事務所從業人員年輕化的現象,但也面臨了工地實務經驗累積的斷層。2004年至2014年全球化資金無國界與低利率現象,造就了房地產價格暴漲,一波長達十年的都會豪宅多頭市場,更凸顯了業務與法令於事務所營運模式中的重要地位。當事務所大量的資源集中於業務與法令時,超時工作為爭取業務不眠不休的競圖與提案,造成人才高流動率的現象,人才高流動率也影響了建築技術人才的培育計畫。2014年起因政策對房地產的壓抑與稅法修訂等因素,房地產由熱絡轉為冷卻,面對未來十年房地產的冷卻期,事務所的營運模式將面臨另一波的嚴峻考驗。

  本期特輯除了企劃本刊創辦人「許仲川紀念特輯」外,也企劃了「加拿大木構造特輯」探討不同材料特性所構建的空間與建築美學。木材產業為加拿大重要的一級產業,在地廣人稀,氣候與環境敏感的土地上構築建築物,追求永續環境的態度已成為建築師普遍追求的主流價值。不斷研發木材材料的特質與預鑄工法,已逐漸應用在大型公共建築中,不斷追求永續建築發展與建築空間美感成為加拿大木構造建築的特色。

  酷熱的工地中,放眼望去的場景大多是中年或老邁的師傅賣力的工作,年輕的學徒們紛紛轉向服務業,工人與師傅短缺為現今工地普遍的現象,當人力資源逐漸萎縮之際,追求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構築方式或將有機會取代以人海戰術為主的溼式工法。建築設計產業長期因設計酬金的價格競爭而競相以複製方式因應,無法因應客製化的設計提高設計酬金,其設計酬金的單坪效益甚至遠低於室內設計。臺灣的建築產業將逐漸步上歐美與日本的後塵,不景氣將成為未來的常態,客製化的設計模式也將躍為趨勢,事務所的營運模式也將再一次面臨大幅調整。面對未來建築產業趨勢的變化,事務所除了業務與法令之外,勢必加強設計階段與構造材料的整合,以建構創新的專業差異化營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