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5

「場所精神」的回歸 《南都繁會圖卷》與「老城南保衛戰」

Return of agenius loci–Nandu Fanhui Tujuan and “The battle of defending the old southern Nanjing”

Abstract: “The battle of defending the old southern Nanjing”, which lasted 7 years from 2005 to 2013, was a turning point of the urban renewal movement as well as a significant event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ity construction in Nanjing.
/By Hu Heng

 

2005年,南京中華門外,東長幹巷旁,秦淮河邊。防洪牆上豎立起一道2.4米高,80多米長的青白大理石影壁。壁上刻有一幅浮雕畫。畫的原型為著名的明代風俗畫《南都繁會圖卷》。長卷的畫面被拆成40多個場景,連續排開,蔚為壯觀。石雕的位置很合適。因為手卷所畫的正是明後期南京城的城南風光,長幹巷是其交界(城內外)。也即,畫中空間與石雕所處的現實空間正相吻合。石雕對古畫的分解與重組,使500年前的南京城變成一套快照,順次展現於市民眼前。它有個正式的名字——「南都繁會石刻」,「新秦淮八景」之一。

2013年9月28日,秦淮區「老門東」箍桶巷示範街區「開街」。該街區位於南京舊城的最南端(與「南都繁會石刻」只隔一道城牆),是舊城最有代表性的歷史街區。經過4年的改造,街區從一片殘破的舊宅區變身為一個古意盎然的傳統商業風貌區。當然,它不是一個單純的空間營造活動——類似的仿古商業街區在當下城市建設中比比皆是。這是一個標誌性的社會事件。它意味著,喧囂十年之久,舉國關注的南京舊城改造運動(也稱「老城南保衛戰」)終於塵埃落定。盛大的「開街」儀式上,各路媒體雲集,全城動容。《南都繁會圖卷》再度現身。

這一次,圖卷不是被凝固為城市雕塑,它升級為另一種圖像——符號。首先,圖卷被高精度放大,繪製在街區入口牌樓的大門上,成為象徵性的「門戶」:開街儀式的第一步,就是市、區領導、市民代表在鑼鼓喧天中合力推開這扇「南都大門」。

文、圖/胡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