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5

台北「北門景觀廣場」歷史空間再現的規劃論述

Revitaliza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s—Planning of the North Gate Square

An organic body, a city is rooted in local turf and growing out intrinsic traits that made it self-sufficient and independent.
/ By Hsu Yu-Chien

 

台北「北門景觀廣場」為台北市開啟西區門戶計畫的起始工程,台北西區舊城區面臨都市更新及再發展的關鍵時刻,在都市再發展過程中,必須同時考量城市歷史和集體記憶延續課題,將開發與保存一併納入城市空間的再生行動計畫中。

筆者參與「北門景觀廣場」設計伊始,主張城市廣場的規劃應該首先思考在地文化和歷史人文意義與廣場的連結,「景觀廣場」中的景觀不應侷限於美學景觀,而應拓展到人文景觀的面向。人文景觀緣起於當地獨特的地方歷史地理特性以及歷史事件,一旦結合「歷史事件」和「歷史地點」,自然而然形成場所的人文意義。

如果城市是個有機體,她天生就具備與地方文化土壤聯結的根苗,自然而然有她的獨特性、本土性和地域性,不假外求。如果城市景觀的形式從國際樣式典範援引而來,雖然具有「現代化」「時尚感」,但也中斷了本土的空間歷史脈絡。緣此之故,發掘地方人文意義,聯結城市景觀,從文化意涵的角度賦予城市景觀創作的養分,以「城市人文景觀」的定義,思考規劃的問題意識及設計方法,或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城市人文景觀空間的創意發想,其實就是城市人文空間劇本的書寫,搜尋在空間上曾經發生過的故事,聯結具有意義的人物,形塑故事場景和歷史意象,自然而然就會凝結出空間的「故事盒子」,這個盒子靜待市民隨機開啟,與他們腦海中的城市記憶產生共鳴,在心領神會中,城市空間的人文意義因而再生。

文、圖/徐裕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