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1

地震災害原因探討

Causes of Architectural Disasters by Earthquakes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weakened earthquake resistance of buildings in terms of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 By Yang Sheng-Deh

 

地震釀成重大災害,肇因於保護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建築物損壞崩塌,使居民無法即時逃生。諸多因素使建築物在設計興建之初,即隱含先天的缺陷,降低耐震保護能力。本文將從規劃、設計、施工、使用各個面向,來探討削弱建築物耐震能力,導致地震災害發生的原因。

都市規劃面的探討
都市計劃著重在地面上土地利用配置,道路、運輸設施等公共設施計劃,建築物有關細節為土地使用分區建蔽率、容積率的管制;地面下的問題,一向被輕視忽略。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都市計劃有提到地質狀況的描述。

地質條件不好、地質敏感,是經濟部的事;土地規劃、土地利用是內政部的事;兩個部會各不相干,各行其是。

原來為河川地,興建堤防後,堤防內規劃為住宅用地 (圖1) ,埤溏地填土後作為建築用地;只要經過都市規劃變更為住宅與建築用地,皆大歡喜,增加巨大財富。

這些用地地質條件先天不良,承載力不足,不僅容易產生較大的沈陷,地震來襲時也會產生地震力放大效果,都市計劃圖說在這方面都沒有任何的提醒。

法規面的探討
容積率、開放空間與停車空間
建築法規會影響建築物的設計,會引導建築物設計的方向,譬如實施容積率引導建築物往高樓層發展。

實施開放空間獎勵,鼓勵有頂蓋之開放空間,少牆少柱,通視良好,能讓市民親近,造成很多一層為「弱層」、「軟腳蝦」的建築物。

文、圖/楊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