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2

對抗

Resistance

“I believe that the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 is not a question of a specific 5tyle.. Every building is built for a speci use in a speci place and for a specific society.” ~Peter Zumthor
/By Welly Liao

 

從2017年11月16日的一段日記說起:
今晨從馬岩松的喜來登溫泉度假酒店〈月亮飯店,馬桶蓋〉醒來,窗外長江三角洲太湖南岸一大片可以快速完成的新奇建築與原有環境存在著一種難以言說的異樣感,且混雜著這幾天我剛從上海參加「中國WA建築論壇」及「臺灣建築獎」評審的複雜情緒和這幾天王增榮老師的大陸南方建築之旅滔滔不絕的評論中,想著臺灣建築的種種及自己企圖突破自己思考和實踐的困境,我的心情竟和窗外寒冷的微雨及灰色的天空是一樣的陰鬱。

接著我看一段Zumthor「思考建築」一書中的一小段「對抗」:我相信建築的語言並非對一個特別形式的回答,每一個建築都是為了一個特別的用途、特別的地方、特別的社會而建造,我的建築企圖儘可能準確及批判地回答這些簡單的事實中浮現問題。

接著我心豁然開朗,心中閃過一道微光引領著我,往前奮進。

身為還在從事「建築創作」的建築師,第二次擔任建築獎的評審,對於入選的建築師對自己作品期待獲選的心情,是有點複雜及感同身受的。今年入選的12件案子是從200多件中脫穎而出的。由於入選案子的規模、類型、屬性、基地條件差異頗大,要身為多數決中的評審之一的我做出客觀公平的比較是有點困難的,所以獲獎的是殊榮,但入選沒獲獎的作品對我來說,有的在創意及面對的議題是更具挑戰及創意的。

文/廖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