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2

工地物語

Stories on Construction Sites

Following the tides might be more worthwhile than thinking too much.
/ By Kuo Sheng-Chuan

 

<暖身起跑>
午後在新竹關埔國小的工地裡,下了一場雨,這應該是自開工以來工地的第一場雨,我想宜蘭此刻也下著雨。

透過臉書跟人在芬蘭念書的耀庭催稿,看著耀庭傳來的訊息,腦中閃過我們2010年秋天在惠好辦公室的工作場景,當時我們跟小黑一起趕櫻花陵園入口服務中心。那是我在田中央正職後的第一個案子。土法煉鋼,把服務中心實體模型描圖進3D,3D模型剖了36刀,協力完成了1/50的模型以及發包書圖。當時還沒想到這過程其實是體育館的暖身。

耀庭那封臉書訊息這樣寫著:
回頭看自己在田中央的五年半,大多數的日子都花在高山上的櫻花陵園用建築摸索我們這個時代的自然觀與生命哲學,中山國小體育館的競圖是我難得可以回到宜蘭城「入世」而且和大夥們一起努力的時光。

中山國小體育館周圍有著大家二十年來在不同時期為宜蘭市的努力,而這個小學體育館也沒有忘記宜蘭家傳的精神:公共優先與敦親睦鄰。於是大圓頂的球場空間是給小朋友的溫柔版口丟口丟噹廣場,管樂練習教室群是延續社福大樓雞犬相聞的紅磚村落。

巧合的是那幾年我所碰到的案子,剛好和中山國小體育館一樣都像是「增建案」。櫻花陵園的服務中心緊接著大頭和介二完成的入口橋,渭水之丘在小黑完成的納骨廊上方,未實行的大教堂座落在多人合力完成的聖嘉民啟智中心和老人養護院,高架鐵路下的公園是辜達奇為宜蘭市民打造的散步道的一部分。

文/郭聖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