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9

差異與重複的新竹都市展覽計畫

Defferiation and Repetition— Exhibition of Hsinchu Urban Planing

Through making use the usually overlooked spatial functions, Atelier Or revitalizes creative urban living through experimenting on the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making them visible and demonstratable.
/ By Jr-Gang Chi

 

林聖峰老師和其嶼山工房(Atelier Or)是台灣少數由展覽的實驗成果出發,再介入建築與景觀的設計實踐。由於展覽經常受限於尺度與預算,因此有這樣經歷的建築師,通常都會對於材料與構築實驗特別敏感,例如大家所熟知的普利茲克獎得主日本建築師鉡茂,他就是因為設計奧瓦奧圖(Alvar Aalto)等的展覽,開始對紙管這項工業現成品作一系列的建築行動與實驗。不過除了材料與構築的研究以外,嶼山的作品,特別是近期一系列位於新竹的建築,呈現一種非常特殊的狀態,那就是它們提出了以策展日常生活作為構築介入都市的方式。

要理解林聖峰和嶼山工房的創作,恐怕必須先回到他2001年在Cranbrook Academy of Art的畢業設計〈花園〉這個作品(圖1),他從切割大型牛皮紙捲(圖2),大量重複堆疊後,觀察物質隨時間緩慢顯現彼此的交互動態關係,再以此觀察創作了微差異地景,而延續這樣的思考,不難發現雖然後續作品關於力的方向、來源、與作用材料或許不同,但概念上是連貫發展的。

如果觀察嶼山的展覽設計與其作品脈絡的對話,從2014年在臺東美術館的戶外地景「浮光」、或是在舊空總的「聯合登陸艙計畫」, 2015年日本東京「間」美術館「田中央工作群東京展」(圖3),2016年「HOME:2025 想家計畫」的展示設計, 與2017年「田中央工作群展」在許多歐洲美術館的巡迴展出,到2018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的展場設計,不難發現嶼山不只將展覽設計視為研究空間原型的機會,並且在材料運用與空間經驗設計上持續演化。

文、圖/漆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