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8

從使用及維護看社會住宅之規劃設計 以興隆D2公共住宅為例

Design of Public Housing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Users and Administrators

Design of living must set out, step by step, from the community. And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alism must be able to produce containers to carry out the energies of the communities.
/ By Day Jia-Hui + Lin Hsin-Ping

 

在一個春日的午後回到已全數入住的興隆D2二區公宅,管理中心櫃台前廳聚集著婆婆媽媽住戶們帶著自家食物與社區幹事們分享,談笑說著生活趣事的種種及詢問工作陽台的使用方式…看到這些街訪鄰居間串門子的情境,心中不免稍稍輕鬆一些,心中的興隆2區公宅的生活藍圖已逐步的悄然成形。

回顧我們團隊第一次來到基地所在的安康社區,看到居民緊密的生活樣態,老舊的4層公寓裡有著強烈的生活感及互助的氛圍。而當時台北市完工不久的大龍峒公宅及即將完工的興隆一區公宅是能參考的有限案例,以物業管理為主的公宅對比鄰里意識濃厚的安康社區,未來的興隆D2公共住宅樣貌如何透過建築規畫兼顧個人及群體生活的平衡與自律?空間上如何能提供不同社群使用者?場所如何成為凝聚群體或公共意識的平台?是我們一再思考的事。

目前臺北市的公共住宅正急速興建中。截至2019年六月底為止,在19802戶的目標下,臺北市現已完工超過2,500戶,另有將近6,000戶施工中、已決標及招標中約5,000戶。這些迅速增長的公共住宅皆由政府直接興建、型態多元,大小不一,只租不賣,並且須負擔往後數十年的維護管理責任下,建築師所提出的空間藍圖如何與政府營運單位整合,進而提升後續公宅資產價值及塑造有溫度的鄰里關係,形成台北新的公宅居住文化樣貌及社區意識是未來公宅營運的重要課題。

文∕戴嘉惠、林欣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