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0

從榕樹到藝術文化中心

訪法蘭馨‧荷班建築師和簡文彬藝術總監談衛武營
From Banyan Trees to An Art Center—Interview with Architect Francine Houben and Art Director Chien Wen-Bin

衛武營希望是讓每個人覺得親近的建築,不只是喜好藝文人士,
還包括音樂家和劇場演出者被群眾包圍時的感覺。
訪問/廖慧燕 整理/林惠文
Weiwuying is to be an amicable building to the public, not unlike musicians and performers desire to be surrounded by appreciating audience.
Interviewer/By Liao, Huey-Yann Compiler/By Arwin Lin

 

廖慧燕(以下簡稱廖):請先談談衛武營的設計概念?
法蘭馨‧荷班(以下簡稱荷班):我們的設計哲學是人、地區、精神(People,Place,Purpose),這也是我們來到此地的目的。麥肯諾設計很多公共建築,我們嘗試結合正式、非正式活動、室內及室外空間,好的公共建築必須有獨特的公共空間,而這樣的設計理念我們運用在衛武營,甚至是英國的伯明罕圖書館。我非常喜歡台灣,它和我的故鄉荷蘭面積相仿,擁有海港和火車的城市。我最喜歡高雄的地方是,一些在街上、樹下或甚至地鐵等進行的非正式活動,如路邊攤、跳舞、藝術表演、展示活動等,充分表現這個城市的生命力。臺灣傳統戲劇最初的表演場所是在廟埕廣場,旁邊必有大樹,樹下空間則是所有活動的發生,這種正式與非正式的文化同時發生就是我們最希望的。

衛武營公園以前是營區,還記得第一次來到這裡我看到空曠的營區,聽到狗吠,然後我看到榕樹,榕樹下空間成為我們的設計發想,榕樹反應當地的氣候、土壤,它訴說著熱帶語言,這些榕樹群持續成長連接成一個屋頂般的樹冠,遮擋著雨水和陽光,同時它捕捉了來自海洋的氣息,我們想像衛武營是熱帶建築。如今每天上午,人們在這裡練瑜珈、下棋,這些鮮活的生活化活動,是我們特別感興趣並想辦法結合在建築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