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02

新竹市圖書館新總館暨停車場興建工程競圖

Competition of the Hsinchu Municipal Library and Parking Lot

 

第一名 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株式会社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First Prize / Hsuyuan Kuo Architects & Associates + akihisa hirata architecture office

本案對今日圖書館的想像異於傳統形態,以追求革新的設計策略下進行思考。因應世界圖書館的趨勢,本案嘗試把圖書館從借書場所昇華為獲取知識的多元場域。由於新竹市總圖書館規模較小,本案也努力引用設計策略適當地對應台灣其他大型圖書館。此外,配合新竹市獨特的人口組成,新總圖被視為新住民與既有住民、世代之間的橋樑,亦是強化當地科技知識普及化的教育開展。在針對城市文化政策方面,則以深化市民合作的機能、強化與住民的溝通交流與文化局的角色表象為目標,展開至今前所未有的機能。 本案的設計概念是採用兩道書架牆,圍塑出一個風城之谷(Knowledge Canyon)。如同自然環境中的峽谷,涵蓋不同類型市民的活動場所,也是符合現代社會形態所延伸出的「大型」圖書館;而書本亦成為觸動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場域,皆可透過此場所互相交會、對談。 新竹原是由竹林牆所圍塑出來的場所,因此本案以其城牆的意義為概念背景,希望透過現代書牆的概念,創造出連接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圖書館,成為獨樹一格的城市圖書館。

 

第二名 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
Second Prize / Jay Chiu Architects & Associates

新竹市立圖書館之基地位置坐落於「新竹之森」景觀策略之二條綠帶間,先天條件暗示著本基地扮演串聯綠帶之角色。「新竹之森」綠帶計畫之構成包括基地南邊之護城河、幸福廣場至東門城,以及基地東側之綠園帶及東南方的隆恩圳。 假日時大量人潮聚集於基地東側的以娛樂性質為主之巨城商圈,若本案可分流部分前往巨城人潮,創造人文層面較豐富的休閒場所,可成為都市中人文核心,更能提升大眾的知識水平及城市的藝文風氣。 建築物量體的軸線跟隨著舊城區由東南至西北的向性,而為縮小圖書館的龐大量體和減少對既有演藝廳之壓迫,故本案將建築物退至基地南側邊界;文化局配置臨東大路側,作為都市窗口提升建築量體自明性;而圖書館之東側與南側,各面臨公園及樹林,塑造具有綠景之東南角。 從都市的角度,為了串聯綠帶和打通民眾的動線,建築物自地面抬升,藉基地西北側水景廣場之軸線,置入平緩草坡重新串起綠色都市通廊。

 

第三名 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Third Prize / MAYU architects

圖書館坐落於重要的都市節點──文化綠廊公園,以一個完整的量體、兩處退縮的弧形切線創造穩定的都市立面、回應基地不同面向,與既有的演藝廳共同圍塑三處各有特色的廣場空間。主要量體琉璃色的外觀融合了新竹的玻璃工藝特色,我們將之抬高切齊演藝廳的天際線,形成漂浮於地景上的「綠寶盒」,除了延續周圍樹冠,也讓地面層具備高度透明性、與廣場地景融為一體。量體面對都市轉角拉高形成塔狀,創造焦點、提高圖書館的能見度,同時也象徵照亮新竹未來的知識燈塔。 建築立於綠意圍繞的公園中,空間體驗也如一棵扎根於土地的大樹:地下層有尺度親密的兒童圖書館,密集書庫與停車場是圖書館穩固的根基;地面層的大廳與樂齡閱讀區以高度的透明性迎接讀者,與公園中樹影融合在一起;中間層是主要的圖書區,由琉璃色的厚牆、大大小小的開口,創造多樣化的框景與閱讀空間;能遠眺都市景觀並獨立使用的頂層則包含地方特色專區、藝廊及STEAM基地等新型態的圖書館空間。開放性的大樓梯穿梭於樓層之間,引導使用者自然地遊走於主要的圖書空間中,創造如旅行般的動線體驗。

 

佳作  Honorable Mention

賴人碩建築師事務所 RENARCH ARCHITECTS
我們認為現代圖書館應該是一個人跟知識、自然並存的空間。 在自然環境的解讀上,因為新竹地理和地形的特殊性,風環境的妥切回應是重要的,我們在地面層創造風通道,引進夏季南風,引導氣流、改善通風環境,調節都市的微氣候。建築的表情藉由金屬隔柵的漸變,呈現時而強風吹紊、時而微風輕拂的千姿百態,格柵的方向性也作為內部使用者對外部景色的視覺導引。 在都市尺度上,本案基地周邊是高強度的商業區和住宅使用,因此做為都市中心綠帶的重要節點,提供一個都市層級的市民活動廣場也是本案開放空間設計的主要重點。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JJP, Architects and Planners
古城新述:從雲端看新竹 「新竹文化圖書館」超越單體建築設計思維,藉由基地比鄰演藝中心及位於舊護城河上,可視為綠帶的延續並促進城市活動由東城門往竹北方向擴展,讓圖書館成為城市脈絡的一部分。新建的圖書館、文化局與演藝中心形成聚落、使商業、展示、藝文活動集中朝向廣場設置,相互支援產生多樣化的可能性,並以GLAMP (藝廊/圖書館/典藏/博物館/表演) 精神重新塑造文化公園的新定位。 建築主體造型回應知識數位化與雲端平台,塑造漂浮於空中之雲端圖書館。除讓閱覽區擁有更寬闊視野,雲端南北兩端皆朝向綠帶,從遠眺中探索城市風采。

 

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 Leching Chiang Architects
走過新竹這座城,會發現一條綠意水色廊道正串起整座城的活力。學風、生態、歷史與生活串通一氣,逐步完善的節點如新竹之心、護城河綠帶、東大飛行公園,再到新竹綠園道等,可見的積累成了質。 再走著,便不禁想著:這樣的春城,一定會有著這樣那樣的故事,於平日、於假日;就在那白天或夜晚,不經意的、溫暖的發生著。 如何延續,如何更豐沛這樣的春城「氣質」,即是我們真摯想為新竹做到的事。 延續這樣的念想,我們在動(演藝廳)與靜(圖書館、文化局)之間,以45度角的紋理與正交化解,縫合演藝廳與水廣場。面臨東大路的切割,以大樹隔帶,退縮保留,並增加楓香及梅花的季節情調。樹林除了單車租借,利用北方角落車道切入的圍合,置入兒童遊具的設施,可由咖啡店照顧,活動舉辦,廁所與洗台延伸,環繞的路徑創造安全的包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