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9

營造與欣賞皆須時間的「自由空間」

2018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精選6展館

Free Space in Time— The Best 6 Pavilions in the 2018 La Biennale di Venezia

Curated by Yvonne Farrell and Shelley McNamara from the 40-year old Grafton Architects, the Free Space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bringing up dignity, freedom, tolerance, and happiness to people by architecture.
/ By Sharon Ma

 

威尼斯雙年展今年輪到建築題。然Zaha Hadid建築師事務所合夥人P. Schmacher在FB上的觀後語,引起辯論。他受夠了很多國家館再度不回應主題,而且自我耽溺、弄成半分鐘就看完的裝置藝術。他認為這實在錯失了兩年一次、讓觀眾好好理解建築新發展的機會。

無論如何,有些展館就是能創造出兼有核心的建築介紹、呈現方式亦具藝術價值的展。本屆台灣館由宜蘭「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代表參展,與國際同行交流也是本次策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下,即是台灣團隊與各方交流、由該館策展人導覽之後、主題與裝置俱佳的精選六館內容。

日本館
Architectural Ethnography╱綠園
這是一場由東京出發的「建築民族誌學」(Architectural Ethnography)大型研究,最終展示了選自全世界、20年來共42組,關於生活──不只建築──的導覽與計畫。該館策展人之一──日本建築家貝島桃代,在該館與台灣館舉行座談時即開宗明義的說,建築總是與生活相關,生活也總是與建築重疊。而「建築師對發現生活空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過,館中不見建築展常見的模型,只有圖面和一點影像與裝置。策展團隊認為,繪畫紀錄是觀察生活變遷很好的途徑,無論以手或電腦繪製。就算在全球化的狀態之下,繪圖在設計上仍是普世手法。

文/馬萱人
圖/田中央工作群、馬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