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8

臺灣戰後現代建築的地域性轉化 從東海校園住宿設施的設計演變看陳其寬先生的地方性探索

 Regional Adaptation in Taiwa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1957-1962):Chen Chi-kwan’s Exploration on Vernacularity Exemplified in His Designs of Tunghai University Housing Accommodatio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Chen Chi-kwan’s early designs of various housing accommodations at Tunghai University. A noticeable transformation exemplified in these designs demonstrates Chen’s interest in Taiwanes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Traditional spatial symbolism, hierarchical thinking, and ways of living have possibly inspired Chen’s designs.
/By Hsueh Meng-chi

 

本文耙梳陳其寬先生自1950年代中後期至1960年代初在東海校園設計之住宿設施中呈現的地域性轉變,並指出其中可能源自臺灣傳統民居「空間觀念」以及根植於特定社會關係中的「使用行為、生活模式」之帶有地域性表徵的空間語言。 當前對於臺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指出生於20世紀最初的四分之一個世紀、於二戰後數十年間在臺執業的建築師)的研究主要圍繞「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關係。其中「傳統」基本定調為中國傳統甚至日本木構建築,或可概括為「中國性」;也就是說,熱議的話題限於「中國建築的現代化」,尚無學者關注帶有「臺灣在地性」的現代建築表現,似乎直接認定這是稍晚1970年代鄉土運動萌芽後才開始的追求。 因為第一代建築師在渡海來臺之前大多有成長於中國大陸的經歷,就將其設計表現的文化根源指向中國,這樣的論述方式有時值得再商榷:歸屬於仿古建築的一類,若其擬仿的對象是帶有明確文化表徵的北方官式建築,其具現的「中國性」當無疑義。然而,對於曾經留美、受到現代主義建築教育薰陶的建築師們,情況便複雜許多;他們拒斥因襲傳統,而以自身的文化印記轉化、豐富現代建築的空殼。陳其寬先生(1921-2007)即屬之。他「總想找具有近代的看法,同時還想找具有中國精神的東西,當然不再是傳統的形狀」(陳其寬,1979:84)。

文、圖/薛孟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