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0

衛武營案執行過程經驗分享

Experience of Substantializing Weiwuying

The hardship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is unspoken, but thanks to all the contractors and the excellent staffs they have brought in and trained through working together.
/ By Stan Lo, Eric Hsu, Huang Shih-Gong

 

台灣自民國76年完成台北兩廳院之後,逾20多年未有大型劇場類建築,不論是規劃設計、施工、設備採購……都呈現極大斷層。本案與國外建築師團隊、劇場/聲學顧問共同合作,除了最終完成一個國際品質的劇場/表演廳類建築,亦有效訓練出一批優秀人才彌補多年來劇場類型專業人才的斷層。回顧全案執行過程,有以下幾點較為困難之處:

如何與國外建築師及顧問溝通、並有效率地整合國內專業顧問
即使現今科技進步,通訊設備、網路極為普及,如何與不同地區的團隊有效率地分工合作仍是極為重要的課題。全案規劃設計始於2006年,團隊成員分布於荷蘭、法國、臺灣,當時網路視訊工具、頻寬不似現今普及,甚至多以「語音通話」的方式進行(不像現在可以多方視訊、即時開啟圖說討論/標註…),其難度可想而知;另外,建築規劃設計專業必須以圖面顯現,而本案除了一般建築、結構、機電、消防、給排水、景觀…之外,還有劇場、聲學、特殊照明…等專業顧問,如何確保所有相關顧問的「資訊同步」、每一位顧問都在「同一版本」的圖說持續發展下一階段工作,就是一大挑戰。本案由Mecanoo透過SVN的方式(Apache Subversion簡稱SVN,一個開放原始碼的版本控制系統,使用SVN能提供多人共有資料的一致性,以及版本控管),持續將最新版本圖說放置於網路空間,再由其他顧問定期自行下載,此法理論上可行,惟正如前述本案始於12年前,當時網路尚未如今日普及,且許多顧問亦是第一次與「不同時差地區」團隊工作,如何確保「資訊同步」實非易事,剛開始常有誤用錯誤版本、資訊未即時更新、部分資料未下載…等情事,此磨合期遠長於一般建築類型、也超過一開始所預判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