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

透過建築,看見時間

Seeing Time via Architecture

Through presenting the quintessence of architecture, Wang Da-Hung drew the architectural community to look into the power of true nature.
/ By Victor Y.C. Su

 

緣起
民國40年間,正值台灣篳路藍縷的開創時代。王大閎先生自宅,以簡潔的空間格局,常民的施工工法與材料,展現了現代主義的建築本質。成為台灣在那個年代,與國際建築主流的唯一連結…… 並奠定了建築 「空間本質」的核心價值,也開啟了台灣現代建築的先河。
1970年末,建國南路王宅被開發商拆除進行改建。40多年後直至今日,再由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協會發起,擇地重建。(圖1~4)
2013年6月正值仲夏,我剛巧出差至紐約,深夜裡接獲一通越洋電話,另一頭是久違的陳邁老師傳來一如以往鎮定熱誠的聲音,詢問我是否有興趣協助「王大閎先生建國南路自宅重建」的還原工作,邀約營造廠及募款…等相關事宜。

陳邁老師的一句話:「你與王大閎先生都是在『英制』系統下受建築養成訓練的小留學生」,再加上一直以來我對王大閎建築師的景仰,尤其在恩師陳邁先生的邀約下,就許下了這個任重道遠的承諾;回台後即刻與璞園建築團隊的主事者聯絡,楊岳虎董事長、李忠恕董事長、張晃魁副董事長不但爽快答允,並主動表達實質參與的意願,楊董爾後又邀集了文心建設的葉曉甄總經理加入,共同達成「透過實質重建,保存歷史的空間紀錄」,也是台灣首次將「建築師的實體創作」,納入美術館展藏的創舉。

文/蘇喻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