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05

雙曲拋物面在台灣發展的始末與其文化意涵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Hyperbolic Paraboloid in the 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By M. S. Hsu,Huang Wei-Ting

 

雙曲拋物面薄殼混凝土結構在台灣近代建築的發展,首推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1956年8月貝聿銘(以下簡稱貝)邀請陳、 張至紐約家中討論教堂設計,當時貝用手一比說:「我想作一種哥德式的拱,用磚砌的!」,這是教堂設計的初步概念, 但後來東海校園第一期工程狀況不理想,該年8月稍後,張被派來台灣補救並督導工程進行,因此教堂的設計發展落到仍在美國的陳的手上, 期間貝事務所同事也偶爾給點意見,1957年年初後整個方案大致底定,隨後發表在3月號的Architectural Forum,陳用宣紙畫彩色的透視, 圖中教堂的造型與現今已非常接近,此時教堂設計大公告一段落,…..

文/徐明松、黃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