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6

馬祖軍事遺產轉譯作為永續藝術島嶼的關鍵舞台

 A Sustainable Stage for Art Transformed from Military Facilities  

/By Wu Hsiao-Yun, Liao Yi-Mei, Fu Chao-Ching

 

後疫情時代,國內島嶼再度成為旅遊熱點。馬祖列島會淹沒在排山倒海的觀光客中,還是能利用此刻轉型發展是值得關注的事。在戰地政務時期,馬祖是戰地前線,扮演著防衛對岸入侵的角色。馬祖與全世界的聯繫是受到嚴格的限制,各種正常的發展都因而停頓,「軍事」成為各種建設的主要考量。1992年馬祖戰地政務解除後,馬祖歷經了國家風景區、世界遺產潛力點與再造歷史現場三個重要策略性發展,也被架構於整個國家重要發展脈絡中,是十三個國家級風景區之一,十八個世界級遺產潛力點之一,也是三十七處國家重點歷史現場之一,而能真正串聯這三個國家政策,帶領馬祖邁向未來的,正是數以百計,分布於馬祖大小島嶼的冷戰軍事遺產。當軍方逐漸釋出海岸據點時,這些綿密分布在島嶼沿岸,構成馬祖島嶼防禦最突出也最堅實邊緣的人造物,突然以一種世界級的冷戰景觀出現在大家眼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個個位於島嶼最前緣的據點,在備戰緊張的年代,也像是一種宣示與展演,一方面宣示主權,一方面也透過一個個碉堡、框景展演著戰備的意志與能力。隨著時代變遷,情勢改變,據點的功能逐漸衰微,或者廢棄或者釋出,這些位於最開闊位置的空間,開啟了一個新的展演命題,透過場域的認識、重構與模擬,提出發想、設計,進而實現,必可延續軍事建築遺產的生命力與能量,在不損及歷史現場完整性的同時,賦予新的時代意義。 從1999年國家風景區成立的視角,文資的力量尚未成為重要因子,「觀光」成為島嶼發展的目標,「生計」是主角;從2009年推動世界遺產潛力點的視角,「保存」成為島嶼努力的願景,文資的概念開始出現,「生態」是重點,但以保存現況為主要原則;到了2016年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的視角,「再造」成為島嶼永續的契機,文資新思維已經成形,「生活」成為契機。馬祖的軍事遺產,作為「觀光」、「保存」及「再造」的主體與主題,可以是三個個體,但更可以是一個從文資0.0經文資1.0,再到文資2.0的整體。

文/吳曉雲(連江縣政府文化處處長)、廖億美(多樣工作室負責人)、傅朝卿(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