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土地的故事




文/林志崧

 

編者的話
28 土地的故事
/林志崧

建築新聞
30 台灣建築新聞
38 國際建築新聞

作品
48 永聯物流共和國Box A&D
/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
54 永聯物流中心
/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60 研發大樓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66 太子國際企業總部
/唐吉生建築師事務所+丹下都市建築設計事務所
70 研華林口園區一期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特輯─農業政策與農舍現象
78 農地政策與農舍現象的省思
文/黃炳文
82 失焦的農地政策與失控的國土利用
農地政策與農舍現象之探討
文/林旺根
86 全盤皆輸的農地與農舍政策
文/楊重信
92 我國農地政策與農舍問題之探討
文/林巍
98 農舍議題與鄉村規劃
守護宜蘭的行動與主張
文/李寶蓮
102 食養農創DNA的社會設計
離農的文明如何回農?
文/張聖琳暨國立台灣大學食養農創團隊

《評論》
108 北門鎖鑰
淡水雲門劇場—極度非正式紀念性
文/Ulf Meyer

《他山之石》

112 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中東文化中心
/Zaha Hadid Architects
116 伸向四面八方的望遠鏡
維特拉之屋(VitraHaus)
文/區曼玲

《建築活動》

118 建築VS.藝術
黃文暉的奇想世界
採訪整理/林惠文

 

  六○年代農業社會的老農靠著微薄的土地資源辛勤的耕耘以維繫ㄧ家的基本生活,父執輩的老農們對土地的情感無法切割,土地是他們唯一的依靠,也是他們生命之所繫。ㄧ年半前父親更換人工關節後,在醫生關切與家人的堅持下,父親終於鬆口改變六十年來的生活作息,不再下田,在曬榖場前樹下枯坐的父親話變得很少,望著天上飛過的飛機那黝黑皺紋滿面的臉頰悵然地若有所失,有時又嘮叨地關切著他的田地與農會餘糧的存款,ㄧ年六萬餘元的餘糧是目前ㄧ位老農辛勤工作的年所得,臺灣農村社會老農的土地故事逐漸謝幕,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現今的農業所得實無法維繫家庭的基本生活,迫使年輕族群離鄉背井在大都市過著忙碌如無根浮萍的日子。

  土地在資本主義的世界中是不動產的資產標的,三十年前大量收購農地等待地目變更與土地重劃的財團致富傳奇不斷地被複製,低成本的農地透過都市計畫的市地重劃或區段徵收,變更為高附加價值建地的土地傳奇,為臺灣早期保守政商結構最重要的ㄧ環,也緊密地建構了地方派系的政治結構。社會藉由產業結構的調整與民主化的過程,快速創造土地變更與開發的致富密碼。房地產長久以來被賦予經濟火車頭的角色,然而在強調高CP值的資本主義世界裡,開發商熱衷於從事土地炒作取代了營建技術的提昇與專業人才的培育,土地致富的傳奇故事經常成為商業性雜誌的熱門話題。

  本月特輯「農地政策與農舍現象」探討自2000年修改農發條例通過後,農舍遍地開花的亂象,農委會原本預計於六月底修法完成的「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由於部分立委以反映民情提出反對意見,行政院在6月初提出暫緩。7月16日內政部將「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刊登行政院公報,預告修正,如果沒有節外生枝,可望在年底通過實施,但是即便通過,也只是暫時止血農地種農舍不種田的現象。農舍問題凸顯了國土與城鄉規劃的漫無章法,在本期特輯中蒐集關心國土與農舍問題的學者專家與民間農民團體,從不同面向提出農舍對土地造成的影響,也回歸國土規劃正本清源提出中肯而能治本的建議,期望本特輯能提供相關單位修法時有價值的參考。

  今年初報章媒體廣為報導東部農地因投資客的炒作短時間飛漲的訊息,當投資客還沈浸於土地飛漲的喜悅中,2月10日宜蘭縣政府無預警的宣佈暫停農舍的申請建造執照後,接著於4月7日推出「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政策後,獲得莫大的迴響,農委會為爭取輿論支持,提出「農地持續流失,是國安問題」,呼籲國人正視農地流失的嚴重問題。對土地的情感深深烙印在第一代老農的生命裡,隨著老農逐漸老化與凋零,由土地譜出感人的生命故事也逐漸流失,過度都市化的生活節奏,讓不少年輕人反思生命的價值,慢慢出現年輕族群返回農村重新尋找土地的故事,也喚起年輕世代對土地的夢想,紮實回歸生活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