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台灣大學化學新研究大樓
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hemistry Research Building
EDS International,Inc.(Environmental Dimension Studios)
攝影/阮偉明

大學校園是一個微型城市,其中不僅有教學、研究,還包含了生活、休憩等活動。校園建築在汰換新建的過程中,如果能適當回應環境的實質及人文涵溝,可為整體校園帶來正面的影響及發展。
台大化學系及研究所是台灣大學的學術重鎮之一,歷年來不乏諾貝爾獎得主及中央研究院院士。民國48年以美援興建的化學系館,座落在椰林大道的南北向次軸線上,是棟簡約而具特色的現代主義建築。民國60年後,校園朝向椰林大道以北及以東發展,在醉月湖周邊,化學系館旁,以小福利社及郵局為核心,發展成一重要的校園生活核心。
配置
依據「台大醉月湖景觀規劃及改善計畫」,周邊建物的配置位置及形式,需能積極建立起醉月湖戶外空間的整體性、正面性、可及性及視覺景觀效果。因此新化學研究大樓的配置策略為:1.舊有建物拆除後,將新建築東移:量體集中配置在工程基地的右半邊,將戶外空間留在左半邊。集中的戶外空間成為醉月湖畔的腹地及運動場區與教學區之過渡空間。2.打開醉月湖,建立椰林大道直通醉月湖的軸線。此軸線與現有小福利社及戶外廣場結合成一新的校園生活徒步區。3.醉月湖畔有新生大樓,普通教室大樓及未來的教學大樓等,大學部學生使用頻率高。新化學研究大樓沿湖邊的界面,必須留設可供穿越、停留的外部空間及退縮的建築量體。
Copyright TWArchitect Magazine 建築師雜誌社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