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輯

From Paper to Reality – a Journey of Try and Error
/By Monica Kuo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are just a channel, a catalyst to stir the status quo. They are by no means the purposes.

在國際競圖試煉中─找到台灣建築發展之自我定位
文/郭瓊瑩

「國際競圖」只是一種手段,一種觸媒,一種創新擾動能量,但它絕非是「目的」。

在台灣舉辦國際競圖無論是公開徵選或以邀請比圖方式,應不只始於過去十年,包括早期的「新台中市政府大樓」,原捷運復興站聯合開發「花開富貴」,以及「總統府前廣場」…等。歷經三十多年來,真正順利興建完工者仍未超過十件,當然這其中還包括持續在審議、變更設計或已動工施工中,或已更換設計團隊重新招標,或因各種因素而停滯,甚而有些根本取消計畫,甚而胎死腹中者……。
而或許本次「國際競圖十年回顧」係由建築師雜誌社所策劃內容多為建築競圖,惟過去十年間仍有一些屬不同部會,如營建署、環保署、教育部、國家公園、林務局、林試所…等之國際競圖,尤其是相關景觀規劃設計案並未被詳細盤點出來。但綜觀這十年來之國際競圖發展歷程,卻也道盡自藍圖到實踐完工過程中自倡議、成案、編列預算、舉辦籌組工作小組、委託執行、評審、決標,一直到完成所有審查程序,以致發包完工驗收使用之所有繁複程序,仔細攤開細數,還真令人歎為觀止。
Copyright TWArchitect Magazine 建築師雜誌社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