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以TECH WORLD館參展大阪世博會
展期:4月13日至10月13日
地點:日本大阪夢洲
睽違5年的國際盛會「世界博覽會」,將於4月13日在日本大阪盛大登場,臺灣以TECH WORLD館名義參展,臺灣將透過智慧科技和數位應用,展現多元包容的價值,向世界發出「共好」的邀請,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生活。
TECH WORLD館由張瑪龍陳玉霖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配合大會主題以「連結世界,共創未來美好生活」為策展理念,透過多媒體展演科技及全方位沉浸式感官旅程,講述撼動人心的故事。在世博會多達180個參展單位中,呈現7大亮點:
一、建築外觀呈現「心之山」意象
以群山象徵臺灣的多元文化與豐富自然生態,外觀運用環保金屬板折射光影呈現山的壯麗及雄偉,並以「心之山」寓意每個人心中的願景與共好起點。
二、以六感體驗打造沉浸式展演
展館的三大劇場(生命、自然、未來)將以沉浸式體驗展示嶄新科技,運用560支全彩智慧顯示系統與參觀者互動,並透過360度環景效果,以及打造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心感等六感體驗,展現臺灣的生物多樣性、自然之美與人類未來世界。
三、提供參觀者AI互動旅程吸引來臺觀光
參觀者配戴智能手環,運用AI演算技術將參觀體驗的感受數據生成專屬的「心動曲線」,形成個人化的臺灣觀光行程,讓感動延續,並促成更多參觀民眾來臺觀光。
四、建置虛擬展館與官網互動體驗
線上線下結合,突破空間限制,讓全球觀眾透過「虛擬世博」感受臺灣之美,並體驗個性化數位內容。
五、由金馬團隊打造主視覺
結合臺灣特色打造動態主視覺,呈現自然生態、農產、半導體科技、台北101與珍珠奶茶,展現臺灣多元文化與產業實力。
六、採用永續理念導覽制服
以「臺灣杉」象徵堅韌精神,服裝採用環保材質(玉米纖維與牡蠣殼再生紗),展現永續與海洋資源再利用的精神。
七、規劃展館月月藝文活動
TECH WORLD館自4月開幕起,每月均安排藝文團體表演,包含原住民文化表演及臺灣傳統藝術等,傳達臺灣文化特色。更多資訊在TECH WORLD館官網:www.expo2025-techworld.com/
高雄市建築師公會學生競圖徵件 自然與人文交響曲的探索 譜出高雄城市心跳
社團法人高雄市建築師公會以關心高雄歷史脈絡、城市發展與產業、山水與人的關係為出發點,歷屆以來持續舉辦全國設計競圖活動,承襲原始宗旨訂定徵件主題為「2025高雄製造-自然與人文交響曲的探索,譜出高雄城市心跳」,廣泛徵求基地位於高雄地區,以環境設計為主之各類建築、景觀、公共藝術、裝置等提案,引進新思惟與高雄的未來交融,在高雄這座城市留下新的設計觀點。
本次競圖活動不分身份,可個人或團隊參賽,團隊報名人數上限3人,其參賽作品以中文投稿、件數不限。徵件截止時間為中華民國114年9月9日(二),請設計者將參賽作品繳交至本會,將由主辦單位組成評審委員會,於收件作品中選出優秀作品,頒發:第一名獎金新台幣6萬元,第二名獎金新台幣3萬元,第三名獎金新台幣1萬元,特別獎三名獎金新台幣8仟元,佳作獎四名新台幣5仟元,入選獎十名獎狀乙張,以上得獎之學生作品,其指導老師將給獎狀乙張,以表達感謝指導之意。這是一場開放度極高的競圖活動,社團法人高雄市建築師公會準備好舞臺,歡迎各位登臺共同參與、交流,在聚光燈下盡情發表您對高雄的認知、定位、想像、創見!
相關競圖說明與評選辦法,詳見活動網址:https://www.kaa.org.tw/award_2025.php
7月1日起申請綠建築標章需同時申請建築能效評估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函頒有關公有新建衛生、福利、更生類及住宿類建築物,自中華民國114年7月1日起,於申請綠建築標章時,需同時申請建築能效評估。
為提升我國建築物節約能源實施成效,達成2050淨零建築之願景,建研所已建構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系統,自111年1月1日起實施,目前並函頒於申請綠建築標章時,自願併同申請建築能效評估方式辦理。
為達成國家發展委員會111年3月30日公布之建築部門階段里程碑: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物達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的目標,由公有建築帶頭做起,引導民間建築跟進,並以耗能量大之建築優先,考量產業界有所因應時間,採分年分階段方式逐步推動公有新建建築物導入建築能效評估,各階段適用對象及預定時程函文如下:
(一)本所業於111年12月12日以建研環字第1117638716號函頒第1階段實施函在案,由公有辦公、服務類建築(G-1金融證券、G-2辦公場所)自112年7月1日起,於申請綠建築標章時,需同時申請建築能效評估,且其建築能效等級至少須達2級以上,並自115年起須達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
(二)本所復於112年12月12日以建研環字第1127638803號函頒第2階段實施函在案,增加納入公有新建公共集會類(A-1集會表演)、商業類(B-1娛樂場所、B-2商場百貨、B-3餐飲場所、B-4旅館)及休閒、文教類(D-1健身休閒、D-2文教設施)建築物,自113年7月1日起,於申請綠建築標章時,需同時申請建築能效評估。
前揭號函適用對象及預定時程,第3階段適用對象包括:公有新建衛生、福利、更生類(F-1醫療照護)及住宿類(H-1宿舍安養、H-2住宅)建築物。
臺鐵桃園新站開工
臺鐵全線運量排行第二名的桃園新站於10日開工,代表著桃園交通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桃園市區也將以新站為核心重塑城市地景。
桃園新站由Mecanoo事務所設計、日商華大林組營造。將以「鐵路在上、捷運在下」的共構方式興建,市府捷工局也積極辦理捷運綠線前置工程,以配合桃園新站施工期程,市府同時著手桃園前後站都市計畫與交通路線調整,及前後站老舊市區更新等,期待未來桃園新站完工,展現桃園市區全新風貌。
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表示,桃園鐵路地下化路線全長約18公里,將消除20個平交道、8座陸橋及8處地下道,屆時桃園的都市面貌都將隨之翻轉,而桃園新站也將與桃園捷運綠線及捷運棕線共構,提供更便利的交通服務;此外,桃園新站設計亦融合了現代、藝術、美學及人文歷史等元素,盼在中央與地方及工程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帶給桃園市民更好的出行體驗。
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包含改建桃園、內壢、中壢等3座車站,以及新建鳳鳴、中路、桃園醫院、中原及平鎮等5座通勤車站,工程總經費約1,048億元。交通部鐵道局為於施工期間繼續維持旅客服務,在104年6月啟用桃園臨時站,桃園車站路段鐵路地下化工程預計119年底完工,桃園新站規劃地上三層、地下二層,並設置2座島式月台、3處出入口,提供電梯及電扶梯等月台服務設施,新建的桃園車站與臺鐵公司興建的開發大樓,預期將成為桃園的新地標,同時將縫合鐵路兩側都市發展,帶動沿線土地有效開發利用,對提升桃園地區鐵路運輸服務及加速都市發展有極大助益。(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
六都居住滿意度 桃園拔得頭籌
為瞭解國人在居高不下的房價之下,對於居住環境的滿意度,藉此喚起國內對居住品質提升的重視,中華民國住宅學會與台灣住宅獎協會共同舉辦「六都集合住宅居住滿意度調查」,由張金鶚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歷經一年時間抽樣面訪,有效樣本1858份,選擇於329檔期前發布,供有意購屋的國人斟酌參考。
該調查以居住單元、社區及鄰里三個層次,安全、健康、便利、寧適、經濟與永續六個構面作為架構,希望能更準確的調查出實際狀況。三個層次中社區單元得分最高,顯示相對於社區及鄰里而言,民眾對於自己的居住單元較感滿意,張金鶚表示調查顯示國人8成多持有自有住宅,且多數於16年前購屋,以目前房價來看應該感到滿意。而社區得分最低,顯見社區管理仍待加強。三個層次之平均分數為77分(3.82),未到達滿意80分(4)的程度,顯示集合住宅的內外部環境還有進步空間。
六都中三個層次滿意度以桃園市民對於住宅單元滿意度80分(4)最高,其次為台中市77分(3.87)、新北市77分(3.85)、台北市77分(3.83),桃園市在社區及鄰里層次得分也高於其他縣市,與桃園平均屋齡最年輕不無關係。本次調查也發現台北市租賃集合式住宅居民在社區與鄰里的滿意度明顯高於自有者的有趣現象。
整體看來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正處於高房價、老宅、小宅的困境裡。政府應加速老宅都更步伐,健全出租市場管理,使無自用住宅者仍能住得舒適,同時建議政府編列預算,定期、全省、全面的進行居住滿意調查,以提升國人居住品質。
【國際建築新聞】田納西州原子時代風格公共圖書館
位於田納西州Nashville的Donelson公共圖書館分館是由Hastings Architecture設計的現代風格建築,靈感來自於「原子時代」(atomic age)的圖案和平面設計,反映出該地區的歷史美學。原子時代設計指的是1940年代至1960年代間正值二戰結束和冷戰開始之際在美國和西方國家流行的風格。這種風格反映了當時對科技、核能和未來的樂觀展望,並受到了原子能和太空探索熱潮的影響。原子時代設計的主要特色是幾何、不對稱、明亮色彩與科幻元素。
兩層樓的新圖書館佔地超過24,000平方英呎,典藏實體書三萬冊。屋頂有太陽能板、地熱交換系統以提高供暖和製冷效率,周圍還有綠地,已獲LEED永續建築金級認證。圖書館提供多語言標識,包括阿拉伯語、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以服務當地社區多元的人口組合。圖書館設有攜帶兒童的讀者使用的電腦站、裁縫教室,以及用於烹飪課和示範的流動廚房。新館的落成屬於Donelson都市再生計畫的一環。
(圖片提供:Hastings Architecture)
社區與專業者驅動的歐洲城市空間再造
「歐洲城市空間再造」(Placemaking across Europe)是由Cooperative City和Eutropian共同發起的合作專案,旨在通過當地社區參與設計和開發過程,創造生動、包容且永續的公共空間,以滿足多元社區的需求。城市空間再造強調社區參與,鼓勵當地利益相關者無論年齡、性別或社會經濟地位皆參與決策過程,以確保創造的空間真正反映社區的需求和願望。「歐洲城市空間再造」已在包括奧斯陸、鹿特丹、里斯本、米蘭與維也納等多個歐洲城市實施,這些城市作為案例展示了地方創建如何改變城市環境,且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收集並測試地方創建工具,並通過開源工具箱(open-source toolkit)使供其他城市使用。「歐洲城市空間再造」成功展示了社區驅動城市發展的力量。
Creative City是一個致力於促進城市創新和文化發展的組織,透過藝術、設計和文化活動來激發社區的創造力,並與當地政府、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合作,推動城市空間的變革。Eutropian是一個專注於城市政策和公民倡議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社區驅動的城市轉型、協作住宅、地方經濟和公民生態系統、文化遺產再利用、循環經濟和參與式治理。Eutropian以研究、參與式設計、政策分析、知識轉移和能力建設等方式,推動城市的包容性。
(圖片提供:Creative City、Eutropian)
柏林Carl Bechstein音樂園區設計規劃
Carl Bechstein園區位於柏林,是一個專門致力於鋼琴音樂的現代文化與教育設施,以著名鋼琴製造商Carl Bechstein命名。該園區由GRAFT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位於柏林中央火車站和政府行政區附近。園區內有兩個音樂廳,一個是可容納五百位觀眾的大型室內音樂廳,另一個是為一百位觀眾設計的較小型演奏廳,適合更親密的演出。音樂廳的聲學效果由ARUP合作設計,確保觀眾能享受到高品質的聆聽體驗。
除了音樂廳外,園區還包括一家Bechstein鋼琴旗艦店、一座展示Bechstein歷史和工藝的博物館以及音樂家公寓。園區內還提供各種設施,如餐廳、鋼琴吧和管理單位,以支持其運營。Carl Bechstein園區為鋼琴愛好者、音樂家社群和周圍社區提供了一個表演、教育和文化交流的空間。其目標是將Bechstein品牌的豐富遺產與柏林充滿活力的文化場景相結合,提升這座城市作為音樂和藝術中心的聲譽。
(圖片提供:GRAFT)
浙江省紹興曹娥江文化藝術中心
曹娥江文化藝術中心位於浙江省紹興市,由Zaha Hadid建築師事務所設計。這座文化藝術中心坐落於歷史悠久的曹娥江畔,有多種設施,包括一個可容納一千四百名觀眾的大劇院、一個五百座位的多功能廳,以及藝術教育中心、會議中心、遺產博物館與數位藝術館。這些設施能夠滿足各種表演、會議、展覽及教育的需求,為當地居民和遊客提供豐富的文化體驗。建築設計靈感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美學,外立面採用青瓷面板,靈感源自宋代傳統工藝。這些陶瓷面板不僅具有美感,還能抵禦風雨侵蝕。傾斜的大型屋頂設計宛如白色羽翼,流動的建築語彙延伸至戶外,形成大面積的懸挑結構,為訪客提供遮陽與保護,同時也構築出舒適的公共活動空間。
曹娥江文化藝術中心的設計與周邊自然景觀緊密結合,讓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周圍的梯田景觀和河畔公園為居民與來訪過客們提供舒適的休憩場所,戶外聚會空間與建築內部無縫銜接,形成了豐富的活動場域。這座文化藝術中心以當代建築語彙詮釋紹興悠久的歷史與文化,並為都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圖片提供:ZHA)
國際建築新聞編譯:吳介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