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2025建築師性別平權計劃」正式啟動
為因應國際性別平等主流趨勢,並響應立法院通過的「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及「性騷擾防治法」,本會特推動「2025建築師性別平權計畫」。
本計畫目標除落實建築師工作場域性騷擾防治,更祈打造性別平等友善的職場環境。我們將以有效、友善及可信賴三大原則,建立具體的性騷擾防治制度,確保被害人權益得到妥善保障。
本會已訂2025年為「建築師性平年」,將號召、輔導各縣市建築師公會積極參與,並協助成立性別平等組織。期待將透過多樣化的服務方案與活動,將性別平權觀點納入建築師行業中,以提升各縣市建築師公會的性別平等意識,進而推廣、落實至各建築師事務所。
本會業已拜會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請教有關性別工作平等相關法規之落實與執行。計畫於114年4月11日上午於建築師公會第一會議室舉辦啟動記者會,並邀請立法委員、主管機關、各界貴賓及媒體朋友蒞臨指導。隨後,將辦理性別平等專家學者論壇,廣納各方意見,引導各地方公會、建築師事務所及社會大眾共同關注性別平等議題,以提升性別平等意識。
性別平等是重要之現代社會議題,也是公會永續項目之一,公會正積極籌備相關活動,誠摯邀請所有建築師會員參與,共同瞭解性平三法修法後,僱主的管理重點及工作場域中如何落實防治義務,以促進建築師職場的性別平等文化。
《島嶼煉石記 》新書發表
新書發表會 : 3/29 (六)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 (洽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創作分享會 : 3/30 (日) 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 (洽書店)
創作禮讚展 : 3/29 (六) – 5/11(日)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洽書店 )
[葉佳緯x修澤蘭。楊偉林x王秋華。古國萱x王秀蓮 ]
《島嶼煉石記 : 修澤蘭 建築山河》
《島嶼煉石記 : 王秋華 建築日月》
《島嶼煉石記 : 王秀蓮 建築寰宇》
預購書將於3/29新書發表會後,
4/1起陸續郵寄、到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自取
四月以後恢復依各實體書店及網路書店所定售價(單冊定價500元)
看見台灣社會轉型時刻的女性建築家
修澤蘭 (1925-2016)。王秋華 (1925-2021)。王秀蓮 (1929-2023)。
台灣首部由她們描述她們成為建築師的歲月
引導人們神遊百年,走進她們的人生與建築
像古老傳說般,
故事基地定位在 –臺灣這座島嶼上的建築這整件事情都很難。
像寓言故事般,
每一個女人都是一座島嶼,她們成為建築師的人生都是磨難。
《島嶼煉石記》詮釋「她們」
窮盡畢生心力精煉建築,以補臺灣天地人我共居的家園。
第37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暨第9屆全國建築設計教學與建築教育論壇
臺灣建築學會主辦之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已邁入第37屆,隨著國內建築技術進步,建築理念不斷推陳出新,高科技化的發展及追求良好居住環境品質亦更為迫切。透過學術性發表活動,藉以強化建築產、官、學各界之交流,促使臺灣建築學之基礎研究與應用科技可與國際水平並駕齊驅,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14年4月11日(五)為止,敬請把握機會。
本屆發表會徵稿的相關論文主題範圍分為建築教育、生態社區、安全城鄉、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計畫與設計、都市與景觀、建築物理與環境、工程技術與防災、建築經濟與產業、電腦應用、環境行為、永續發展、建築維護與管理、其他等不同領域,透過本次的發表會活動,將可充分表現國內建築相關領域豐碩的研究成果。
本屆發表會執行單位為銘傳大學建築學系,活動將於114年6月21日(六),假銘傳大學桃園校區舉辦,除各類成果發表與頒發優秀研究成果發表獎外,並以「建築未來」為主題,辦理二場專題講座,會後歡迎參加桃園建築小旅行的參訪活動,誠摯邀請與會人士及嘉賓參加共遊。參訪活動相關訊息將於日後通知,敬請期待。徵稿相關訊息請參閱建築學會網站https://www.architw.org.tw/
忠泰美術館2025奧夫塞計畫《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地點:NOKE忠泰樂生活三樓Uncanny
展期:2月15日至3月30日
忠泰美術館2025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於2月15日開展。繼2019年《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後,睽違六年,美術館再度邀請日本中生代建築師代表人物之一—平田晃久來臺,帶來兩個核心建築概念「纏繞」與「迴響」,透過近40件珍貴草稿與模型,深入分享近年創作,同時展現其理論的延續與突破。展覽精選東京原宿新地標「HARAKADO」及臺灣在地重要建築項目等代表作品,呈現平田晃久對人類與自然融合的哲思,從身體感知延伸至時空,探索建築的可能性。平田晃久也將於3月22日親臨臺灣進行講座。
本次展覽以「物我交織的臨界」為題,探討在不斷轉變的人類生活方式與價值觀中,建築如何回應未來的需求,成為人類與自然共生的新契機。平田晃久以最初的核心概念「纏繞的相容性」,持續探索建築如同一個生態系統,成為人類與自然共生的有機場域;近年以「迴響」概念,更進一步探討人類的意識、感知、時空等非肉眼可見的物質,匯聚人類過去、現在與未來思想的連結與共鳴,試圖探索未來建築的可能性。
展覽分為三大主題「纏繞的相容性—身體的交織臨界」、「迴響—意識的交織臨界」、「迴響之迴響—時空的交織臨界」,展出平田晃久的中日作品包括:Tree-ness House、富富話合、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以及在臺大藝文大樓競圖奪得設計權在建中的「國立臺灣大學百歲紀念館」等,展覽免票入場,歡迎讀者前往參觀。
地震不斷影響住家安全 嘉義市推危老重建
今年1月21日凌晨於嘉義縣大埔鄉發生規模6.4強震,後續更是大小餘震不斷,民眾被餘震嚇到徹夜難眠,引起市民朋友對於建築物安全的關心。嘉義市政府特別呼籲,只要住家屋齡超過三十年以上,牆壁龜裂嚴重,有安全性的疑慮,都可以先向市府工務處使用管理科申請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若評估有危險性,則可考慮辦理「危老重建」。
市府都市發展處許懷群處長表示,「危老重建」政策提供「政府補助」、「融資放寬」、「地價稅與房屋稅減免」、「容積獎勵」等四大利多。其中容積獎勵若符合相關規定,最高可達40%,地價稅及房屋稅也有全免或減半之相關獎勵,另外政府也有補助重建計畫書的撰寫,來減輕民眾的負擔。針對自然人申請危老重建經核准者,市府再另外加碼補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8,000元,以減輕民眾的負擔。申請期限至116年5月31日止,歡迎有需要的民眾把握時間踴躍申請。
人間一瞥 黃模春建築師慈善公益作品展
展期:2025/4/8~4/26 週二至週六 13:00~19:00
地點:日帝藝術(台北市中山區合江街105巷21號1樓)
開幕座談:2025年4月12日(六)15:00 PM
源自幼年時期本能地對圖像特別關注,以及欲以己手將所見圖像(或實像)具體再現的強烈動機。憶起日新國小時期,課本與考卷的空白處盡是塗鴉,母親為此曾被班導師約談。
師大附中初高中六年,正值台灣教育學制升學主義當道,術科教學不受重視,我的繪畫熱情也隨之遭受壓抑。高三時為了面對將與人生目標銜接的大學方向,認真閱讀了西方中世紀文藝復興史,從對形構文藝復興盛世的藝術大師們生平與創作的了解,我的心中萌生了「繪畫能夠被涵容於更大尺度的建築與環境藝術之中」的想法。這也是我意外獲得保送大學資格後,捨棄台灣大學的原因。最終選擇全台唯一設有建築工程學系的成功大學,開啟另一段藝術歷程。
大一的炭筆素描課,有幸受教於南台灣畫壇名家郭柏川老師。郭老師教學嚴厲,但言教身教間揭示了繪畫思維與技法的堂奧,尤其對我而言,如同打開了心中的繪畫之眼!回顧此生,唯郭老堪稱師承。
1978年剛過30歲,我踏入開業建築師職場,繪圖成為我建築設計的日常。四十餘載建築生涯中,我的繪畫幾乎全部奉獻於與業主們在建築設計上的周旋;未曾動念將「繪畫」從建築設計中抽離,讓自我存在於世間的各種感悟,藉之具體呈現。
2020到2022年,疫情肆虐全球期間,我的人生作息出現巨變,在建築業務依舊如常進行的情況下,竟默然地完成了60餘幅彩色鉛筆畫。以日常繪具、A3精製圖紙,記錄內心所珍視的人間相。就如莊子在《知北遊》中的名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果不其然,畫面中的人、事、物、時間、空間、質感、光、影、風、水、雲、霧……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人間一瞥!(文/黃模春)
內政部擬推老宅延壽補助
據國發會預測,台灣今年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而目前全國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住宅已達500萬戶,占全體住宅的一半,凸顯「人屋雙老」困境,內政部2月6日宣布推動「老屋延壽計畫(草案)」,希望透過補助與改善措施,延長老舊建物的使用年限,提升居住安全與生活品質。
草案計畫針對屋齡超過30年、樓高4至6層且初步評估符合安全標準的集合住宅,提供經費補助,改善室內外環境,包括,管線更新,強化水電瓦斯等管線安全,降低事故風險;建物修繕,翻新外牆、屋頂防水,延長建物壽命;無障礙設施,增設電梯、坡道等友善設施,讓長者能安心居住,減少換屋困擾。
劉世芳指出,此計畫除了延長老屋的使用年限,也符合政府「永續循環、淨零排放」的政策方向,未來,內政部將廣納意見、完善內容後,送行政院審查通過後執行。
劉世芳說,目前全台有22%為4至5層樓的老舊公寓,以及許多6層樓卻未設置電梯的華廈,若要短期內全面都更或重建,難以立即改善現況,因此,內政部於去年底舉辦「老宅延壽、老人更安心」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探討老屋常見問題,包括無障礙空間與設施不足、公共空間與管線老化問題以及防水修繕與建物外觀維護。
內政部已要求國土管理署針對結構安全的老屋,提出「老宅延壽」機能復新方案,並納入「2050淨零碳排」目標,確保住宅安全與環保永續並行。
「老屋延壽計畫」的核心理念是「修繕而非拆除」,因此將透過以下方式加速執行,簡化行政程序,降低住戶申請負擔,縮短補助流程;資金挹注,提供補助資金,鼓勵住戶參與整建計畫;專業輔導,由專家團隊協助評估與修繕,確保工程順利完成。
【國際建築新聞】2025年Concéntrico國際藝術節主題「新季節」
Concéntrico是一個致力於探索城市設計和建築的國際藝術節,自2015年起在西班牙Logroño舉辦。藝術節透過各種創新建築和設計,挑戰我們對城市空間的認識,並促進社區的互動與參與。2024年第十屆Concéntrico主題為「十年重構Logroño公共空間」(A Decade of Reimagining Public Space in Logroño),以來自十七個國家的設計者所搭建二十個城市裝置作品,探討城市生活與自然、物質的關係。此外,各種活動如表演、設計競賽、工作坊等,提出公共空間的功能、特質與可能的改造契機。
2025年Concéntrico主題為「新季節」(New Season) ,除了Logroño,也將在米蘭、巴塞羅那、馬德里等多個歐洲城市舉行,並引入新的形式和活動,以應對當代挑戰。「新季節」以全新的焦點呈現,包括各種創新的倡議和形式,並首次徵集永久的設計案,以及教育計劃、展覽和巡迴活動,以促進公民參與。主辦單位希望透過擴大範圍並在不同地點舉辦活動,以重新啟動設計者和社區之間的對話,豐富節慶體驗並提升設計在當前環境下的重要性。2025年Concéntrico將在6月19日至6月24日舉行。
(圖片提供:Concéntrico)
多哥共和國伊維文化與精神中心動土
Francis Kéré建築事務所為多哥共和國Notsé小鎮整體規劃與設計的伊維文化與精神中心(Centre Des Cultures et Spiritualités Ewés),包括一個聖所、幾座廟宇、露天圓形劇場、接待區、展覽廳、演講廳、餐廳和伊維王國古代皇宮的建築重建。建築主要使用當地豐富的紅色鐵礦磚,耐用且適合多哥的氣候。中心的規劃提供關於伊維人的歷史、祖先儀式和傳統的新視角。Kéré建築事務所的總體規劃圍繞著歷史悠久的 Agbogbo 墻遺跡進行,上面有一座螺旋形塔樓,象徵著向上的連接,將神性與祖先和天國聯繫在一起。總體規劃的各個要素被組合在流暢的低層建築中,這些建築蜿蜒穿過墻兩側的景觀,其間布置著種滿植物的露台,迎進自然通風。
展覽廳專門展示伊維文化的歷史文物,同時也展示當代作品。天花板的自然光軸系統創造柔和的照明氛圍,主要入口處有一個象徵性的門道,這個門道靈感來自伊維國王的座椅,一個象徵權力的椅子。事務所表示,重視傳統,並為社區重新連接文化歷史根源,非洲將會獲益,世界也會變得更好。尊重傳統就是把過去的光芒交到現在人的手中,以照亮未來。
(圖片提供:Kéré Architecture)
研究都市的獨立學校
位於荷蘭鹿特丹研究都市的獨立學校(Independent School for the City),成立於2017年。是一個獨特的教育平台,專注於當代都市主義,旨在探討如人類世(Anthropocene)、移民議題以及城市權利與公共空間包容性等當前挑戰。這個跨學科的平台,集合了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實踐者及學生,並與多個非政府組織合作共同參與對當代城市問題的探索與解決。這所學校的核心不僅是傳統的課堂學習,而且透過各種合作和實踐來促進知識的交流和應用。學校提供專業課程和活動,吸引對城市研究議題,包括政策、居住、都市再生、永續建築、全球化、以及都市環境轉型等領域有興趣的專業人士和愛好者加入各個跨學科的訓練與實踐,並透過工作坊、講座以及由領域專家主導的課程,鼓勵學員對都市生活進行批判性審視,並積極探索如何創造更具永續性和包容性的城市。
(圖片提供:Independent School for the City)
科羅拉多州Boulder市新圖書館落成
位於科羅拉多州Boulder市北區的新圖書館(North Boulder Library),由WORKac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是一個充滿活力且便於通行的城市連接點。圖書館的非傳統形狀反映了它對周邊環境的深思熟慮以及對當地社區需求的回應。設計旨在成為周邊鄰里的核心,提供一個獨特且歡迎所有人的空間。圖書館位於一個僻靜的地點,大自然環繞,從館內任何角度都可以享受廣闊的山景。建築物週邊有寬敞的戶外空間,可容納日常活動和特別活動。圖書館的興建也展示永續和綠色建築,以成為生態友好設計的指標。圖書館包括一個標題為「雲」(Nuages)的永久公共藝術裝置,由加拿大藝術團隊Daily tous les jours創作,結合了音樂音調和短篇音頻作品。新的公共圖書館不僅僅是一個藏書的地方;它是一個促進連接和創造力的社區樞紐。
(圖片提供:WORKac)
義大利古老劇場的整建與再生
位於義大利Pesaro的歷史建築Rossini 劇院由STARTT建築師事務所進行一項名稱為「靈活調整」(FLEXI)的整建計畫,目標在創建一個「劇院中的劇院」,即一個多功能的表演空間,可以根據舞蹈、戲劇、音樂會等不同的表演需求進行簡單重新配置,並且能夠容納社區聚會。STARTT的設計不僅保留了劇院的原有元素,如馬蹄形的廳堂、階梯舞台和壁畫天花板,還移除部分原有結構來創造一個開放的空間,使舞台和觀眾之間的界限消失。這個設計使得表演變得更加沉浸和親密,並且透過可移動的紡織牆來創造不同的空間。這個整建工程不僅是對歷史建築的保存,也是對現代表演藝術的一種創新,讓這個建於1637年的古老劇院在新的時代中煥發新生。
STARTT是一間由建築師Simone Capra、Claudio Castaldo和Dario Scaravelli創立的建築師事務所,業務強調文化空間的建築、都市設計以及景觀。STARTT的設計方法以量身訂製的方式為特色,以便回應建築在規模、計劃和複雜度的特殊條件。
(圖片提供:STARTT)
翻譯/吳介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