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5
05

作品
山谷之家 / 38 一號公寓 / 44 府都 U_i / 50 森林之星 / 56住宅論述
六都集合住宅居住滿意度與空間使用調查 / 96《威尼斯雙年展》
漂蕩與韌性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的策展 / 66廣慈公共藝術
信義一號的啟示:臺北市廣慈社宅公共藝術1,500天工作誌 / 78 生活是美好-廣慈社宅的公共藝術實驗與探問 / 85《延伸閱讀》
築城三百年-臺南府城從「無牆」到「有界」的歷史追尋 / 110《書介》
關於《島嶼煉石記》 / 115 從《建築師解讀德希達》談「建築哲學」應該做為建築的工具還是目的? / 118《建築相對論》
東京中野對話-珍惜「遇見」的建築空間實踐與交往 / 104建築執業
從NAAB, ARE, AXP系統性解讀美國建築師養成 / 91 概論:建築師養成的途徑與制度統整 / 92《建築人物》
寫實而不寫實-黃模春色鉛筆下的人間相 / 101
2025
04
04

作品
Garden One / 36 U雋 / 42 美術之森 / 48 臻未來 / 54 鉅虹Hoki / 60 琢森 / 64 緣溪行 / 70 陸府觀森 / 76臺中宜居建築
從宜居城市到宜居建築 論臺中市垂直集居形態建築「垂直綠化」發展之趨勢 / 82 詩意棲居的新範型 以宜居建築營造臺中詩性城市異托邦 / 88 「臺中市鼓勵宜居建築設施設置及回饋辦法」對於建案競爭力之探討 / 89 臺中社宅的宜居生活實踐 / 94 宜居建築垂直綠化對於解決都市熱島效應及建築外殼耗能之影響 以Moon Park和Garden One為例 / 104 演繹全新城市生活美學 ㄧ棵樹漸次蔓延變成一片城市森林 / 110住宅論述
運用XR技術1:1還原「居住概念」延展至城市層面的日本案例 2024 理想居所展|日建設計展區 / 114木構造
木造集居示範設計 「嘉屋」徵集紀要 / 120
2025
03
03

作品
馬祖梅石藝文中心 / 36 恆春文化中心民謠館 / 40 傳統藝術中心臨水劇場 / 48 成功創新中心旺宏館 / 54 深坑廳 / 60智慧建造
數位智造工坊邁向智慧建造設計與營造自動化的經驗與展望 / 70 智慧建造全週期視角 / 76 智慧建造:邁向人機協作新時代 / 82 智慧預鑄研發經驗分享 / 90《建築思潮》
現地研究、價值表述與風水學的當代意涵-夏隆《曼海姆國家劇院》的具體演練 / 98《細部設計》
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系列報導四:東和鋼鐵桃園行政中心 / 106《建築相對論》
建築的世代、時代與傳承 Debora Reiser與RUR Architecture的建築實踐 / 117《文化資產》
全國建築師公會與文化資產工作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97《延伸》
深坑舊廳舍保存事件的意義 / 64
2025
02
02

作品
臺灣大學人文館 / 36 海角藝隅-南竿二六據點轉譯計畫 / 38 台灣電力公司萬大水力發電廠辦公室 / 48 礁溪國小地下停車場暨山水通學道 / 49 新竹那魯灣集會所 / 52《建築思潮》
臺東都市地景的一道風景 談呂阿玉建築的地域性 / 88 以夏隆《曼海姆國家劇院》競圖方案為例 談建築研究與建築實踐的連續性 -紀念陳永興建築師 / 95 如椽巨筆-漢寶德與境與象出版社 / 102《論壇》
天坑是什麼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 / 112臺灣建築獎
看不見的設計 / 61 建築屬於誰 / 62 在路上,記南竿二六的轉譯及其他 / 64 從小到大 / 65 向天、地、山、水學習 / 67 評審感言 / 70
2025
01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