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

No.579

  • 關於
  • 各期雜誌
    • 近期檢索
    • 住宅
    • 商業
    • 公共
    • 學校
    • 景觀
    • 總目錄
  • 臺灣建築獎
    • 歷屆得獎
    • 媒體迴響
    • 甄選須知
  • 展演新聞
    • 新聞
    • 展演
  • 線上作品
    • 建築作品
    • 競圖
    • 學生作品
  • 建材資訊
  • 連絡
  • 出版品
當期

2023
03

No.579

     
  • 關於
  • 各期雜誌
    • 近期檢索
    • 住宅
    • 商業
    • 公共
    • 學校
    • 景觀
    • 總目錄
  • 臺灣建築獎
    • 歷屆得獎
    • 媒體迴響
    • 甄選須知
  • 展演新聞
    • 新聞
    • 展演
  • 線上作品
    • 建築作品
    • 競圖
    • 學生作品
  • 建材資訊
  • 連絡
  • 出版品


前期資料陸續建置中,請至前一版網站查詢

2020
12

作品

桃園軌道願景館 / 52 臺灣府儒考棚修復暨再利用 / 56 實踐大學B棟建築改造 / 60 大院子 / 66 棧二庫、棧二之一庫修復及再利用 / 72 天井格柵 老屋新綠 / 76

地方創生

大林萬國戲院與地方發展的振興 / 82 臺南新化老屋活化與街區創生 / 86 竹山的天空 亞洲的未來 / 92 公私攜手的地方創生之路 社會創造、產業構築、人才培育下的木都2.0 / 96

《書訊》

建築構法推廣之必要性 / 108

《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

吳增榮與他的同代建築師 / 114

《他山之石》

活化地域社會成為地方創生之鑰 德島縣神山町和長野市東町 / 105

《建築人物》

終身成就獎 2020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 / 118
2020
11

作品

桃園國泰人壽A區複合商業大樓 / 46 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二期 / 54 中華精測企業總部大樓 / 60 亞昕福朋喜來登+亞昕晴空樹 / 66 MOXA桃園八德廠 / 72

平田晃久

疊屋 / 80 nine hours 赤坂 / 84 nine hours大手町 / 88 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 / 92 平田晃久:以「發現新事」為名的建築論 / 96

臺中巨蛋體育館興建工程競圖

《第1名》 / 100 《第2名》 / 106 《第3名》 / 110 《第4名》 / 114 《第5名》 / 116 宜居臺中 美好城市的重要拼圖 臺中巨蛋 / 118 是蛋非蛋 評介「臺中巨蛋設計競圖」作品 / 120

《建築活動》

打開台北 / 129
2020
10

作品

臺北市文山區木柵段公共住宅 / 42 中麗璞聚 / 46 寶樺境雙 / 50 頂誠文化 / 56 臺中市政府太平育賢社會住宅 / 60

風骨與全觀

《王鎮華老師紀念特輯》王鎮華的建築 / 92 《喻肇青老師紀念特輯》一位永遠的樂觀主義者 / 107

《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

謝英俊 / 123

在社會住宅中看見青年新力量

社會住宅的生活觀點 包容性居住場所的營造 / 70 青創戶打破「政府蓋」的印象 《興隆讀家》用聊天寫報導 / 73 社工的一張桌子無限故事 / 76 打造興隆社區小客廳 / 78 興隆SHE,你的社區解憂好朋友 / 81 青創與個人職涯的斜槓組合 / 84 構築跨世代的美好生活想像 / 88
2020
09

作品

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學習中心 / 46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 52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美術分館 / 62 河樂廣場 / 68

與光共舞-建築照明設計

與光共存 光環境整體規劃 / 82 抓住光影 談兩件有「光」表現的微作品 / 90 光與空間的敘事 自然與人為交織的舞台 / 96 照明藏在細節裡 / 102 總統府夜間新風貌 / 108 探討照明與科技技術的可能性 / 112 翰墨空間 – 故宮書畫賞析特展 / 116 中山堂廣場光環境優化計畫 / 118 點亮十三層-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120 中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 124

《評論》

府城新樂園 河樂公園的新地景體驗 / 78
2020
08

作品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辦公廳舍及職務宿舍 / 44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都市美學公園 / 50 竹北道禾學校暨三代塾教育文化生活園區 / 54 桃園市竹圍漁港薄膜天幕 / 60 彰化縣清水之森 / 64

《建築相對論》

活出的場所與地方的創造 / 103

《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

姚仁喜 / 112

臺灣高等法院及臺灣臺北地方法院遷建華山司法園區新建工程競圖

《第1名》 / 72 《第2名》 / 78 《第3名》 / 82 司法建築新詮釋 訪北院黃珮禎行政庭長談華山司法園區競圖 / 86 帕佛斯地方法院 / 90 建築公共工程的實與虛 / 95 建築競圖的社會文化背景、價值取向與評選途徑 從南海路上的教師招待所談起 / 98

《建築管理》

臺北市舉辦公共工程拆遷補償之重建單價探討 / 120

《卓越獎》

2020國家卓越建設獎 / 123

《建築活動》

新竹市新校園運動校園規劃及美感教育計畫 / 118
2020
07

作品

大龍市場暨國宅辦公改建案 / 44 冠德青璞匯 / 50 豐穀璞實 / 56 小宅革命 / 62

《書訊》

探索貝聿銘 / 136

設計發展與建築細部

建築是空間、結構、構造、材料的統合過程 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礁溪教會」為例 / 77 深情有始有終 「設計發展」不可或缺的情懷與能力!! / 116

《時論》

失控的流動性危機 論後疫情時代的空間部署 / 132

《評論》

來自德國的觀點,小宅革命 / 69 大龍峒新生活城 老市區的轉型與抗拒 / 71
2020
06

作品

五股國民運動中心 / 44 平鎮國民運動中心 / 50 臺南市永華國民運動中心 / 56 桃園市龍潭國民小學 / 62 東山服務區公廁 / 68 新化休息站公廁 / 72

以運動邁向未來-2020東京奧運

2020東京奧運帶動下東京的都市營造 / 80 2020東京奧運主場館之經緯 / 88 東京新國立競技場的誕生 / 92 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前世今生 / 96 齊心為地球 – 2020東京奧運永續計畫 / 102 新國立競技場 / 104 國立代代木競技場耐震整建 / 114

《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

漢寶德 / 124

《評論》

如何面對創作 評大溪國小運動中心 / 永華國民運動中心 / 76
2020
05

作品

巨大集團全球營運總部 / 44 Lamborghini 台中展示服務中心 / 50 遠東百貨信義A13 / 56 台北英迪格酒店 / 62 艾拉法蘿民宿 / 70

《公共藝術》

我們也可以這樣生活-臺北社宅公共藝術線上展 / 116

建築結構

雙曲拋物面在台灣發展的始末與其文化意涵 / 80 東海「藝術中心」的設計傳奇 / 89 深基礎開挖工法及抗地下水浮力的設計與施工技術 / 96 如何判斷建築結構的強韌度? / 102 逆打工法實務分享 / 106 高層建築品質之控制系統-鋼骨建築現場高拉力螺栓品質控制系統 / 110

《時論》

兼顧保護醫療人員的隔離病房設計 / 122 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正式成為耐震標章認證機構 綜談耐震標章申請作業二三事 / 126

《評論》

品牌構築 巨大總部與Lamborghini展服中心的形象工程 / 76
2020
04

作品

桃園南門公園地下停車場及南門市民活動中心 / 42 新北市八里區行政大樓 / 48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區分館 / 52 新竹市立動物園 / 60 臺南轉運站 / 68

美術館的現代化

從遇見到預見:一場多感體驗美術館建築旅程 「國美4.0 建築事件簿」展場空間設計 / 80 園區景觀改善工程 / 90 兒童美術教育領航中心建置工程第一、二期 / 92 美術館建築的零度閱讀—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增建提案 / 96 高美館的華麗轉身 邁向新型態美術館 / 104 光間_流動的靜謐 / 106 高雄市立美術館藝術生態園區地景改造 / 110

《評論》

建築是一種責任 試評南門公園地下停車場及市民活動中心 / 74 新生活的提案 桃園南門公園地下停車場與台南轉運站的市井想像 / 76

《他山之石》

MO現代美術館 / 116

《建築人物》

磯崎新-具「創造的破壞」性格的建築師 / 122
2020
03

作品

臺中市大里光正段社會住宅(第一期) / 42 桃園市政府中路二號社會住宅 / 48 和築、真邦集合住宅大樓 / 54 中壢王宅 / 60 新竹杜宅 / 64 臺中國泰層峰 / 68 光明鼎 / 74

蔡添璧教授紀念特輯

守護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的蔡添璧教授 / 119 意志與貢獻 / 120 憶蔡老師 / 122 憶蔡添璧教授 / 123 文化建築系瑰寶—蔡添璧教授 / 124 蔡添璧教授紀念特輯 / 124

《評論》

都市居住:邁向遊蕩者的居所 / 74
2020
02

作品

基隆東岸廣場 E-square / 38 冬山火車站高架橋下閒置空間場域再造 / 44 富富話合集合住宅 / 50 明水森林 / 56 南新國小室內教學游泳池 / 62

臺灣建築獎

一個都市空間誕生的冒險旅程 / 68 莫大的鼓舞 / 69 還有多少我們「視而未見」的現象在我們的週遭? / 70 壯圍浪流連 / 72 方圓之內探索宇宙 / 74 評審的難題 / 75 壯圍沙丘 / 76 不只是建築的獎 / 77 舊建築空間精神的當代詮釋 評2019台灣建築獎有感 / 78 影響 / 80

新竹市圖書館新總館暨停車場興建工程競圖

新竹市圖書館新總館暨停車場興建工程競圖 / 94

《讀者投書》

我們如何負責任「勘誤」 / 118

蔡添璧教授紀念特輯

留有餘地步,養無限天機 / 115

《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

李祖原 / 113
2020
01

作品

大安森林公園螢火蟲棲地復育 / 102 后里森林園區 / 106 文山硯 / 112 國泰R13馥建築 / 116 天空樹 / 120 山海圳國家級綠道整體規劃 / 76 冬山河森林公園—生態綠舟 / 80 高雄典寶濕地公園 / 86 百觀海事的地質公園 / 93 城鎮之心—基隆港區再生 / 98

景觀特輯

自景觀生態視角探討土地倫理與國土美學 / 40 以人為本的慢速國度 全國自行車路網2.0的期許 / 46 全國步道系統藍圖之規劃 / 54 國土空間下的濕地系統規劃 / 62 下一輪公園綠地系統規劃MEMO / 67 新竹市步行城市之建構 / 90 宜居城市綠化總論 / 110

年份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海島
聯絡我們|© 2015 建築師雜誌社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