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

No.579

  • 關於
  • 各期雜誌
    • 近期檢索
    • 住宅
    • 商業
    • 公共
    • 學校
    • 景觀
    • 總目錄
  • 臺灣建築獎
    • 歷屆得獎
    • 媒體迴響
    • 甄選須知
  • 展演新聞
    • 新聞
    • 展演
  • 線上作品
    • 建築作品
    • 競圖
    • 學生作品
  • 建材資訊
  • 連絡
  • 出版品
當期

2023
03

No.579

     
  • 關於
  • 各期雜誌
    • 近期檢索
    • 住宅
    • 商業
    • 公共
    • 學校
    • 景觀
    • 總目錄
  • 臺灣建築獎
    • 歷屆得獎
    • 媒體迴響
    • 甄選須知
  • 展演新聞
    • 新聞
    • 展演
  • 線上作品
    • 建築作品
    • 競圖
    • 學生作品
  • 建材資訊
  • 連絡
  • 出版品


前期資料陸續建置中,請至前一版網站查詢

2019
12

作品

富士康上海總部 / 48 晶英國際行館 / 54 台北士林萬麗酒店 / 60 萬年清環境工程企業總部 / 64

《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

王秋華+修澤蘭 / 106

前進東南亞

南進建築師執業生態面面觀 / 72 台灣建築師前進緬甸經驗分享 / 80 越南執業經驗分享 / 86 APEC建築師計畫的發展 / 90 泰國建築現場 / 92

《建築相對論》

敘事與敘事 — 作為一種行為及作為一種知識系統 / 112

《建築活動》

首爾建築都市雙年展 – 2019全球城市觀察 / 100
2019
11

作品

伯利恆早療暨融合教育中心 / 44 臺灣大學癌醫中心醫院 / 50 健康醫療服務園區行政中心 / 58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 / 64

《學生競圖》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2019 畢業設計競圖 / 133

印度建築

給時間一點時間 / 74 法與道之間 / 80 斯瑪利提凡地震紀念館 / 88 西向之神「帕區瑪」:一種幸福的共存 / 94 我的旅程,我的創作 / 98 甘地農莊 / 106 瀕臨絕種動物保育實驗室 / 110 振興傳統,保存本真 雀舍市瓦達坤納桑聖廟的保存 / 113 印度建築教育與實踐 簡史與批判 / 118
2019
10

作品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 44 國家會展中心南港展覽館二館 / 52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 60 新光南港軟體園區大樓 / 68

東區進化論

東區門戶之空間與產業再結構 / 74 東區門戶計劃之規劃與推動策略 / 78 TOD與都更開發計畫之有效實現 / 84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發展願景 / 91 南港地區立體連通系統介紹 / 96 北流律動的構築 / 102 北流的聲學設計 / 108 私部門都市更新案在「東區門戶計畫」中的角色定位 / 112 台灣人壽C3開發案 / 117 「南港產業生活特定專用區」公私協力更新 / 120 城市黑鄉工業遺址的再生 / 124
2019
09

作品

臺北市永建國民小學 / 42 臺北市內湖區潭美國民小學 / 48 曙光女中德思樓 / 54 臺北美國學校TAS科技大樓 / 60 臺北大學綜合體育館暨學生活動中心 / 66

《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

李承寬 / 116

建築生產履歷

從建築師的角度看建築生產履歷 / 74 推動建築生產履歷更須加速都更 / 76 建築安全履歷 / 77 精進施工營造管理 / 86 建築生產履歷與線上管理 / 86 建築生產履歷執行過程分享 以新東陽營造板橋北門街昇陽文薈案為例 / 92 建築生產履歷 從理論到執行的驗證 / 98

《書訊》

《邁向繆思-漢寶德談博物館》編後記 / 114

《建築與城市》

為什麼「地下總統府」有一座達文西式階梯? 解密留法建築師盧毓駿的哲學思考 / 110

《他山之石》

日本的住宅履歷書概略 儲積型社會所準備的制度 / 104
2019
08

作品

台北市萬華公營出租住宅 / 42 璞園醇建築 / 48 裕盛樸森林 / 54 新美齊 Jade12 / 60 國泰綠博苑 / 66

社會住宅維護管理

社會住宅資產永續經營管理之道 物業管理前期檢討 / 72 北市府的社宅管理課題 / 78 從維護管理看桃園市社會住宅之規劃設計 / 80 社會住宅之公益性及時代意義 / 84 開放式建築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88 住居空間無障礙及通用化標章認證 / 94 從使用及維護看社會住宅之規劃設計 以興隆D2公共住宅為例 / 95

《國家卓越建設獎》

2019國家卓越建設獎頒獎典禮暨晚宴 隆重登場 / 115

《建築相對論》

色彩如何存在建築裡 / 108

《建築人物》

懷念陳邁的身影 / 106
2019
07

作品

臺大次震宇宙館 / 40 臺灣大學綜合教學大樓 / 錢思亮紀念講堂 / 46 交通大學博愛校區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 / 52

《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

陳其寬 / 124

新加坡當代建築

從2019看新加坡當代建築 / 60 新加坡二十年來城市規劃 / 62 整合與全球化 新加坡五十年來建築實務的轉變 / 71 樟宜機場第四航廈 / 76 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 / 80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 84 新協立綜合社區服務中心 / 88 蔭影宅 / 92 芒果樹屋 / 96 牆宅 / 100 永泰嘉苑 / 104 海軍部村莊 / 108 綠洲露台 / 112 豪亞酒店 / 116 淡濱尼天地 / 120
2019
06

作品

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 40 工研院光復院區研發大樓 / 46 艾微國際生殖醫學中心 / 52 清華大學清華實驗室 / 58 臺中市立李科永紀念圖書館 / 64

永遠的典範—陳邁建築師紀念特輯

荊棘歲月 史詩人生 / 72 陳邁先生與公會 / 78 春風已歇 / 79 品格力量的歷史性影響 — 懷念 陳邁先生 / 80 栩栩如生 典範長存 / 84 紀律與門徒 一個宗邁建築學校學生的學習 / 86 在乎與不在乎 陳邁先生追思會致詞 / 87 一個持續的典範 / 88 一代「典範」與「人格者」 / 89 記與陳邁先生 為建改走過的日子 / 90 對政府採購法制之省思 從協助陳邁先生對抗政府採購法制之歷程談起 / 93 宗邁建築的時代樣貌 構築性、公共性、先驅性 / 96

《建築人物》

引領日本建築在國際發光發熱的旗手:磯崎新先生 / 115
2019
05

作品

三井倉庫 / 42 司法博物館 / 48 水牛南方家園 / 54 桃園統領百貨 / 60

歷史建築與空間再現

台北「北門景觀廣場」歷史空間再現的規劃論述 / 68 三井倉庫遷移的建築史學觀看 / 74 工業遺產之保存與活化 從中興紙廠轉化為中興文創園區 / 78 永恆之道 金門國家公園的聚落保存及古厝再生 / 84 傳統建築的未來 金門國家公園傳統建築修復活化利用 / 90 城市地標的轉變—漢堡的發展 / 93 以環境觀點 淺談台灣傳統建築預防性保存 / 98 「場所精神」的回歸 《南都繁會圖卷》與「老城南保衛戰」 / 102 隔震改造案例介紹 / 108

《書評》

從「傳承」到「分享」 「人本建築」閱後感 / 114

《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

王大閎 / 116
2019
04

作品

新光天地蘇州店 / 40 T&R廣場 / 48 台肥新竹TFC ONE智慧綠能商辦大樓 / 54 和裕企業總部辦公大樓 / 60 瑞柏盛大樓 / 64

建築的回歸土地運動

自然建築,一起社會運動、一種陪伴、一份自在的生活 / 72 NBC Taiwan─自然建築在臺灣 / 78 「小處著手大處串連」的永續設計思維 / 85 與自然共舞 樸門的永續實踐 / 88 營造體系的初體驗 / 95 三鶯部落自力造屋 / 98

《建築技術》

提升國內建築音環境 / 107

《建築相對論》

非學非校,教育的代名詞 / 112
2019
03

作品

台江文化中心-複現歷史的建築 / 42 臺南市藝非凡藝廊 / 50 竹溪寺書院、山門 (一期) / 56 虹韻文創中心—虹橋傳道會 / 62 耘非凡 / 68 育德詩篇 / 74

臺南古都風貌

起初:臺南1643—熱蘭遮市鎮空間研究 / 82 日治時期的近代化進程 / 86 臺南市歷史老屋再生的進程與新視點 / 88 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之意義 / 94 從「臺南建築展」談公會與外界的互動 / 99

《人文活動》

隨光呼吸-月津港燈節 / 115

《建築人物》

臺灣地域表現主義的先驅-從陳仁和的鳳山區肉品市場談起 / 102 陳仁和:始終在野的建築師 / 110
2019
02

作品

嘉義火車站站前西側廣場整頓 / 36 壯圍沙丘 / 42 渭水之丘 / 48 竹木隧道 / 54 簷屋 / 60 太魯閣國家公園九曲洞明隧道工程附屬廁所 / 66

臺灣建築獎

當山嵐湧起 / 72 創造有記憶的新建築 / 73 青林書屋是一個人與社會的建築實踐 / 74 新與舊的間隙或時間的詮釋 / 76 城市、劇場與適切性 / 78 建築的第一人稱 / 79 首獎之外的餘音 / 81 開眼 / 83 轉變正在各處發生中 / 84 理性與感性 / 86 2018臺灣建築獎評選紀實 / 87

《建築相對論》

地景的啟示-生態、生活與情感的集結 / 104

《地方工藝》

ArchiBlur共感地景創作 / 100

《建築活動》

手繪的建築歲月 / 114

《他山之石》

V on Shenton / 116
2019
01

作品

臺中車站 / 42 桃園市北區水資源回收中心 / 50 高雄市立李科永紀念圖書館 / 56 斗六市鎮西里集會所 / 62

建築結構

隔震結構對建築設計的影響 / 68 制震結構對建築設計的影響 / 72 地震災害原因探討 / 76 國產ASBD隔震系統的原理與應用 / 80 隨建築夢想起飛的懸吊結構 / 84 臺中國家歌劇院結構特性及設計概述 / 90

《書訊》

筆墨之間 / 114

《建築人物》

石上純也的「Freeing Architecture」 / 102

年份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海島
聯絡我們|© 2015 建築師雜誌社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