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

No.580

  • 關於
  • 各期雜誌
    • 近期檢索
    • 住宅
    • 商業
    • 公共
    • 學校
    • 景觀
    • 總目錄
  • 臺灣建築獎
    • 歷屆得獎
    • 媒體迴響
    • 甄選須知
  • 展演新聞
    • 新聞
    • 展演
  • 線上作品
    • 建築作品
    • 競圖
    • 學生作品
  • 建材資訊
  • 連絡
  • 出版品
當期

2023
04

No.580

     
  • 關於
  • 各期雜誌
    • 近期檢索
    • 住宅
    • 商業
    • 公共
    • 學校
    • 景觀
    • 總目錄
  • 臺灣建築獎
    • 歷屆得獎
    • 媒體迴響
    • 甄選須知
  • 展演新聞
    • 新聞
    • 展演
  • 線上作品
    • 建築作品
    • 競圖
    • 學生作品
  • 建材資訊
  • 連絡
  • 出版品


前期資料陸續建置中,請至前一版網站查詢

2021
12

作品

國家電影中心 / 44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苗栗分局 / 50 新北市林口市場 / 56 成德天主堂及幼兒園 / 62 大港橋 / 68

2021未來建築師畢業設計作品大展

在自由創作的沃土 紮下專業的根 / 76 重構信仰邊緣中的生活 / 78 入世山水 / 82 擺盪在時間上的鐘島 / 86 逆城鎮中記憶碎片之複刻 / 90 你知道嗎? / 94 郊居:半寓 / 96 溫度境界 / 98 木都保衛戰 / 100 What you see is your shadow / 102 南橫山屋 / 104 南興庄的生活文化復興 / 106 手工車產業園區 / 108 溯.簪纓 / 110 流爍 / 112 《評審感言》 / 114 《評論》 / 116

《建築活動》

北美館藝術園區:多重建築語彙的相容與對話 「預見北美2.0:跨越.鏈結.未來」座談紀實 / 126

《他山之石》

2028奧運會主場館- SoFi Stadium / 122
2021
11

作品

全球人壽希望廣場 / 42 內科之心 宏匯瑞光廣場 / 48 佳信實業有限公司企業總部 / 56 台信羅東童媽吉親子飯店 / 60

無畏於現實-2021臺灣建築新生代

沈庭增-中性劇場 / 70 楊士正-批判性實用主義 / 72 許浩銘-換一個材料蓋房子 / 74 劉黃謝堯-前進與探索 / 76 曾泊銘-樂觀修補者 / 78 陳哲生-張力來自於準確地控制力的流動 / 80 潘天壹-境域自然.新地景線的回歸 / 82 郭秉煒-以建築作為積極參與社會演化的行動 / 84 王啟浩-為了從事與人、生活更貼近的工作而走入建築的領域 / 86 盧俊廷-追尋建築專業與普羅大眾下一場更美好的遇見 / 88 李信志-建築是對環境的細膩觀察 / 90 侯慶謀+林宛蓁-建構願景 / 92 林彥穎+陳彥伶-建築的順應與對抗 / 94 劉崇聖+吳龍傑-向地景學習的工作與生活 / 96 林柏陽-可見與不可見的存在 / 98 林佩蓉-OOXX / 100 陳家宇-描繪差異來逼近整體 / 102 陳宣誠-演化的構築 / 104 周書賢-建築中的地景刻劃術 / 106 王喆+郭小甄-之間的白色 / 108 葉育鑫-當代性的逆向構築 / 110 陳柏齊+黃宥鈞-逕生建築 / 112 劉承鑫-洗盡鉛華 / 114 蕭冠逸-粒子重構 / 116

《建築活動》

打開台北 | Open House Taipei / 125

《評論》

臺灣建築師的「未來風景」 / 118 日本建築界對於年輕建築師的關注與提攜 / 121
2021
10

作品

屏東大學屏商校區學生宿舍 / 36 國立成功大學理學教學大樓 / 42 蘆竹四里集會所 / 圖書館 / 48 國立中央大學教學研究綜合大樓暨大禮堂 / 54 陽明交大致遠樓產學共創中心 / 62

讓建築走向公眾-林芳怡紀念特輯

從雜誌,我們能否清晰描述社會 悼念建築師雜誌前主編林芳怡(1965-2021) / 68 明亮如鏡 / 70 革命夥伴林芳怡 / 71 親愛的老闆 / 73 從搭台到成為塔台 芳怡老師在欣建築的實踐之路 / 74

《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

邱文傑 / 116

《卓越獎》

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 / 123

《建築人物》

梁思成小傳:紀念誕辰一百廿周年 / 86 一九五○年的梁思成與丹下健三 / 89 適用、堅固、美觀 / 94
2021
09

作品

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 / 44 光間—高美館展覽空間改造 / 52 礁溪跑馬古道公園 / 60 三和國小風雨活動場 / 66 頭城濱海森林公園環境改善工程 / 70 國立成功大學員工子女非營利幼兒園 / 76

減法.簡法

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建築景觀再造工程」 悠遊的地景博物館 / 84 談住宅設計中的減和簡 / 90 沖刷掉不必要的慾望,留出銜接未來的大地行動 宜蘭大學城南校區分期興建 / 98 臺中市烏日綜合社會福利館 / 104 新船入港-「N24台北方舟ARK·TPE」 訪談吳聲明 / 110 設計的日常 論減法設計的輕與重 / 115 尋找適切的建築存在 / 118 減法的「減」與「加」座談會 / 120
2021
08

作品

豐興鋼鐵行政大樓 / 44 IKEA桃園店 / 50 佳斯比企業總部辦公大樓 / 56 十鼓捷絲旅飯店 / 62 丰二三 / 68

兼俱藝術與建築的奇才

解析東海透視畫作與教堂發展模型過程 — 談陳其寬東海大學的設計理念與貢獻 / 78 後東海時期陳其寬建築作品初探 / 85 大師們建校東海的合作與分工 / 92 陳其寬建築的自然觀 以乾卦「用九」再探東海藝術中心的空間形式意義 / 98 臺灣戰後現代建築的地域性轉化 從東海校園住宿設施的設計演變看陳其寬先生的地方性探索 / 104

王秋華建築師紀念特輯

瀟洒浪漫的好命人生 王秋華建築師 / 114 歷史不成灰,青春正翻頁 記社會改革的女建築師王秋華 / 116 王秋華與台灣建築的1970年代 / 120 大隱於市的建築觀 紀念與王秋華建築師(1925-2021) 的初識 / 123 王秋華與古德曼先生 / 130
2021
07

作品

北投行天宮文化會館整建 / 38 臺灣文學基地 / 44 新營工務段辦公室整修及增建工程 / 50 N24 台北方舟ARK·TPE / 56

數位轉型與建築

數位轉型與建築 / 64 以5G + XR技術解鎖AEC產業既有數位資產的隱藏應用價值 / 70 城市新興數據用於與空間規劃與城市治理的探索 / 78 整合工業機器人的建築生產流程 / 88 人工智能輔助設計之研究與願景 / 96

《建築歷史》

歷史演變中的校園現代性 從中國十三所教會大學到東海大學 / 102

《建築與城市》

看見創造二十一世紀的臺藝大藝術博物館之未來 / 114 EOD使學校與社區共融共榮 / 116
2021
06

作品

濟南教會新宣教中心暨主日學教室古蹟修復 / 42 校園福音團契綜合大樓重建 / 48 豐原行道會 / 54 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 / 60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宿舍、器材及監控中心 / 60 北竿遊客服務中心 / 74

《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

廖偉立 / 118

馬祖建築

馬祖建築發展概論 / 80 馬祖軍事遺產轉譯作為永續藝術島嶼的關鍵舞台 / 88 梅石營區軍官、士兵特約茶室 / 90 等待美術館 南竿77據點改造 / 92 海角藝隅 南竿26據點 / 98 介閱:感知圖書館 / 100 南竿53據點_海上鋼琴吧 / 102 從神秘到神奇 馬祖轉譯——解構西莒85高地 / 104 馬祖 北竿 15據點 NO.15 / 105 南竿日常。軟公共 草藥工坊×日常技術流 / 106 防線公園 / 107 二十公里外的凝望 西莒的日常再造 / 108 (偽)自然。環境劇場 #46據點 銅門 #自然地形與人造地形的故事 / 110 南竿 NO16(溜境) / 111 光影美術館 東莒55據點改造 / 112

《時論》

十萬專任工地主任大軍 有效提升台灣工程品質 / 126

《建築與城市》

美援勞工住宅方案 最小限住宅的設計嘗試 / 113
2021
05

作品

臺大新竹生醫園區分院 / 46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 52 鹿港基督教醫院 路加醫療大樓 / 58 臺中醫院長期照護大樓 / 64

堅固與危脆 – 國土規劃

為什麼需要國土計畫? / 72 國土三法管制制度的變革 / 75 日本國土空間計畫制度之發展脈絡與特色 / 78 英國國土空間規劃之發展與沿革 / 84 全國製造、研發與倉儲大城 / 90 打造首都圈國家海洋門戶 / 96 因地制宜.適地適用 / 102 抗旱與耐淹的治水難題 / 110 國土計畫最軟也是最關鍵的一塊 / 114 國土規劃資訊推動及應用 / 118 藍色國土 / 124
2021
04

作品

台豐球場-嘉卿會所 / 40 台豐球場-西薩會所 / 50 台茂公園 / 58 心中山 捷運中山雙連線形公園 / 62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曲梁木構造建築 / 68 臺中市中央公園 / 72

從建築到工藝

叼著菸的建築詩人:阿爾瓦羅‧西薩 / 82 等待大師 訪林伯實、徐莉玲談台豐球場會所興建始末 / 84 擺動 / 86 形與勢 西薩在彰化台豐高爾夫球場的建築布局 / 90 給現代建築的備忘錄 閱讀台豐高爾夫球場西薩會所與嘉卿會所 / 96 平面的詩意及怪物 西薩建築談話的兩個註解 / 105 一段充滿啟發的奇妙旅程 / 107 解析Álvaro Siza 的實聯水上大樓 水面、橋樑與廊道的建築奧妙 / 112 純粹之道 嘉卿會所建築歷程百工記要 / 122 台豐球場 西薩會所、嘉卿會所結構記事 / 130
2021
03

作品

裕盛裕森林 / 46 龍寶四季臻邸 / 52 順和光景 / 58 璞園貴象 / 64 新竹東門圓環環境改善工程 / 70

《建築相對論》

構造技術物的永恆:Spolia的當代演繹 關於部件化構築的建造創新與永續設計 / 107

《書訊》

建築的來生 評《末年:戰後台灣現代建築與移植現代性》一書 / 118

隔音建材

樓板衝擊音隔音之實踐對策 / 80 樓板衝擊音隔音材料認可現況 / 84 隔音建材耐久及維護 / 89 《工法與材料》 / 90 潤泰地坪隔音材料及工法介紹 / 104
2021
02

作品

山屋‧芝山 / 38 馬禮遜美國學校新北校區 / 44 關埔國小‧第一期 / 50 將軍村開放圖書資訊園區 / 56 新北市淡水區義山市民活動中心 / 62

《建築相對論》

與它者共構 邊陲與中心、自然文化、反思建築的疆界 / 102

《健康建築》

黃琮李院健康好宅設計理論與實踐 / 114

《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

黃聲遠 / 97

臺灣建築獎

自然串流的學校 / 70 一個平順的都市建築 / 72 城市裡的動物園 / 75 臺灣「社會住宅」的省思 / 76 都市鍊金術 / 78 此地何時 —「時間場所」、「社會鏈結」與「設計改變」 / 79 透過臺灣建築獎的三點建築觀察 / 80 建築是個動詞 / 82 越過另一個山丘 / 83 建築的影響力—社會演化的觸媒 / 84 2020臺灣建築獎評選會議實錄 / 85
2021
01

作品

嘉義市立美術館 / 44 臺南市美術館二館 / 52 臺南市美術館一館 / 60 豐泰文教綠園區 / 66 西拉雅官田遊客中心 / 72

VR與建築

VR虛擬實境導論與跨越 / 82 虛擬實境在建築與房地產業的應用 — 過去、現在、未來 / 86 虛擬環境裡的價值 / 92 自由式 大眾媒體中的建築冒險 / 96 合作式的設計工具-Arkio Johan Hanegraaf 訪談 / 100 運用沉浸式媒體技術「重構」時間與空間 / 102 從實務需求到現場運用 衛武資訊VR運用分享 / 107 建築產業的VR運用策略及導入經驗 從BIM導入到VR的優勢分享 / 112

《評論》

「梅澤捨次郎」的再生 評嘉義市立美術館 / 78

年份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海島
聯絡我們|© 2015 建築師雜誌社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