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

No.579

  • 關於
  • 各期雜誌
    • 近期檢索
    • 住宅
    • 商業
    • 公共
    • 學校
    • 景觀
    • 總目錄
  • 臺灣建築獎
    • 歷屆得獎
    • 媒體迴響
    • 甄選須知
  • 展演新聞
    • 新聞
    • 展演
  • 線上作品
    • 建築作品
    • 競圖
    • 學生作品
  • 建材資訊
  • 連絡
  • 出版品
當期

2023
03

No.579

     
  • 關於
  • 各期雜誌
    • 近期檢索
    • 住宅
    • 商業
    • 公共
    • 學校
    • 景觀
    • 總目錄
  • 臺灣建築獎
    • 歷屆得獎
    • 媒體迴響
    • 甄選須知
  • 展演新聞
    • 新聞
    • 展演
  • 線上作品
    • 建築作品
    • 競圖
    • 學生作品
  • 建材資訊
  • 連絡
  • 出版品


前期資料陸續建置中,請至前一版網站查詢

2018
12

作品

大安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 / 46 仁馨樂活園區 / 52 大園國中 / 58 天主教私立道明外橋學校 / 64 交通大學光復校區研究生第三宿舍 / 70

《建築相對論》

居住,與人們的生活-訪談建築師與她們的住宅想像 / 111

住宿式長照機構防火安全設計

強化住宿式長照機構防火安全 / 78 推動落實住宿式長照機構公共安全 / 79 建築師執業新領域 / 80 住宿式長照機構防火安全設計論壇 / 81 仁馨樂活園區 / 96 悠然山莊 / 98 翠柏新村老人安養中心 / 102 防火避難及消防安全設施之改善與因應 / 106 住宿式長照機構防火安全管理策略 / 108
2018
11

作品

臺北市松山公營出租住宅 / 48 阿曼TIT / 54 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花舞館 / 60 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遊客中心(探索館) / 66 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發現館 / 72

《建築相對論》

社區改造再定位-建築師角色的多元可能性 / 122

BIM應用的全球在地化

BIM全球在地化願景與道路 / 80 BIM工作經驗談 / 84 BIM駕齊驅的建築管理模式 / 88 承續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設計意象-BIM工程規劃運用 / 91 BIM技術實務應用-將捷集團滬尾藝文休閒園區(葛林之森) / 100 BIM技術與 IPD精神之初探 / 106

《建築人物》

早年東海校園的烏托邦 / 114
2018
10

作品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 42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衛武營點亮南臺灣-北中南三場館為臺灣築夢 / 54 台灣劇場2.0的落實 / 55 文化場館即文化事業-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省思與呼籲 / 56 臺灣,誕生一座 傲視亞洲表演藝術的建築 / 58 從榕樹到藝術文化中心 / 60 痛苦的成長 / 63 衛武營案執行過程經驗分享 / 66 衛武營的結構挑戰 / 68 自由曲面的在地實踐 / 73 打造亞洲的旗艦劇場 / 80 營造舒適的空調環境 / 86 衛武營的神經—複雜的機電系統 / 94 性能式驗證及消防相關法規突破 / 99 衛武營的光影軌跡 / 102 熱帶建築的繽紛花園 / 106 世界級建築 / 108 跨越科技與協作 / 110 荷蘭前衛建築中的自然系-敘事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 116 衛武英雄群像-衛武營裡的台灣之光 / 122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大事年表 / 126

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暨國家聯合典藏中心競圖

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暨國家聯合典藏中心競圖 / 128
2018
09

作品

新竹市香山區行政大樓 / 104 輕輕浮現隆恩圳 / 68

新竹市新地景

新竹市,新地景 / 48 新竹區域地景的宏觀視野與經營 / 50 進擊的公園 / 54 新竹公園再生計畫 / 56 新竹綠園道串聯整建計畫 / 62 輕輕浮現隆恩圳 / 68 自然與都市的辯證性 / 74 將軍村停車場景觀設計 / 76 新竹漁人碼頭環境規劃 / 80 停‧看‧聽 / 86 人與環境的共同建造 / 92 新竹之森 / 93 新竹市火車站站前廣場及周邊景觀改造 / 100 新竹市香山區行政大樓 / 104 新竹幸福廣場 / 110 新竹轉運站風雨走廊 / 116 差異與重複的新竹都市展覽計畫 / 120

《建築賞析》

遠古的足音-Niaux洞穴壁畫遊客中心 / 126

《建築活動》

營造與欣賞皆須時間的「自由空間」 / 122
2018
08

作品

臺中富邦文心辦公大樓 / 42 礁溪寒沐酒店 / 48 豐邑雲智匯辦公大樓 / 52 臺北南山廣場 / 58

《建築相對論》

「實」擬「虛」境 / 103

《訪談》

融合的力量 / 70

《施工技術類》

鋼柱柱內灌漿採SCC微膨脹混凝土工法 / 74

《施工困難點》

逆打百噸巨型鋼柱打造磐石地基 / 78 抗風柱鋼背擋及單元式玻璃帷幕牆施工方式 / 82

《結構》

臺北南山廣場的結構挑戰 / 86

《TMD》

高層建築於風致響應的設計挑戰 / 92

《國家卓越建設獎》

臺灣建築業世界放光彩 / 115

《評論》

摩天樓:一個尖塔崇拜兩個偶像:財富與時尚 / 96
2018
07

作品

桃園農業博覽會/好客食堂 / 44 宜蘭國民運動中心 / 50 財政部訓練所暨周邊國有土地開發 / 56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陽明山分隊 / 64

建築執業

談建築師執業如何避開 政府採購法陷阱? / 72 監造監工各司其職‧ 確保安全美觀建築 / 75 建築技術之維新與傳承 / 80 建築下苦功, 最後得到那一點樂趣 / 86 從事務所經營角度看建築師監造角色的責任與工作 / 92

2018普立茲克建築獎—巴克里希納‧多西

多西的聯想 / 96 遲來的讚譽-印度建築師多西的詩意語言 / 102

《建築與城市》

老舊整宅的蛻變與創生 / 114

《建築人物》

蓑蟲、海蛞蝓、突然變異體 / 108
2018
06

作品

大毅好幸福 / 42 園丰景 / 48 由鉅大恆 / 54 圓山大院 / 60 深耕學 / 64

《建築相對論》

建築的記憶,技藝與轉化 / 109

《書訊》

歷歲逾年 筆耕大師貝聿銘 / 117

建築教育

建築研究所的設計教育:要作什麼?怎麼作? / 72 開放、自由與國際化的建築養成教育—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 78 「將設計帶到生活世界」:教育中的建築再思 / 84 重建台灣建築教育的專業度與國際競爭力 / 90 重疊在地景中的青春—「田中央建築學校」最新校務報告 / 94 建築設計教育線上化—從凱諾的故事談起 / 100 社會實驗與實驗性建築教育 / 102 以實戰建築教程模型來規劃的建築設計事務所 / 106
2018
05

作品

桃園國際機場捷運車站A2三重站 / 46 桃園國際機場捷運車站A3新北產業園區站 / 50 台東車站 / 54 池上車站 / 58 臺灣戲曲中心 / 62 臺中市文山水資源回收中心 / 68 臺南市仁德水資源回收中心 / 72

《論壇》

棄帥保卒的行政院版修正案 / 128

城市的門戶—車站再生

不只是車站 從《捷運車站》發現《文化之窗》 / 78 台中、花蓮城市新門戶 / 84 新高度‧新台中‧新視野 / 91 車站再造與都市再生 以台中舊市區為例 / 94 高雄車站 / 98 山海城的創生 基隆車站地區再生 / 100 吉安車站與志學車站設計概述 / 104 從邊陲到邊陲 八年車站改造旅程 / 106 小站的地域構築與兩三事 / 108

桃園市立美術館新建工程設計競圖

《第1名》 / 114 《第2名》 / 118 《第3名》 / 120 《第4名》 / 122

《他山之石》

卡拉喬瓦的紐約之眼 / 124
2018
04

作品

蘇州誠品 / 36 高雄大魯閣草衙道購物中心 / 42 新板特專二國際觀光旅館 / 50 達麗世紀雙星 / 56 ONE海運台北總部辦公室 / 62

MVRDV

BAŁTYK辦公大樓 / 68 山谷建築 / 72 天津濱海圖書館 / 74 拱廊市集 / 80 首爾路7017 / 86 激進而務實-以社會理念為核心的事務所 / 92 清晰與野心-從小規模革命到都市革命 / 99

《長期照護》

建築學觀點的療癒性環境 / 110 從醫院使用管理談醫院建築設計 / 117

《建築人物》

超越時空之「不連續的統一體」-「田中央工作群」榮獲「吉阪隆正賞」 / 106
2018
03

作品

烏日林新醫院 / 48 羅東聖母醫院老人醫療大樓及修院宿舍 / 54 台東關山家扶中心 / 60 雙連新莊社會福利中心 / 66 臺中榮民總醫院新門診大樓 / 72

高齡者居住環境與長照2.0的探討

我國長照服務願景與老人居住問題的現況與解方 / 80 既有建築無障礙改善相關法令及實作案例 / 85 三代同鄰─因應社會高齡化四大議題的宜居社區 / 90 雙連安養中心之規劃設計與營運評估 / 95 高齡者「多元社區照顧服務環境」的展開 / 102 機器人在高齡者照護-探索日本文化、宗教及價值觀對科技發展的影響 / 107 失智者需要的環境與日本團體家屋案例 / 111 荷蘭及美國長照機構參訪心得分享 / 115

《論壇》

從建築界對宗邁建築師事務所之連署案- 淺談政府採購法之停權處分 / 127

《建築與城市》

當都更遇到文資-俞大維故居古蹟爭議 / 121
2018
02

作品

三星鄉公所暨周邊空間活化 / 36 中山小巨蛋與周邊通學廊道 / 42 青林書屋 / 48 南方莊園渡假飯店宴會廳 / 54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第二實驗設施 / 60 宏國德霖科技大學餐旅廚藝教學大樓 / 66

智慧營運中心競圖

《第1名》 / 100 2PORTZAMPARC 訪克裏斯蒂安‧德‧包贊巴克及伊麗莎白‧德‧包贊巴克 / 103 《第2名》 / 106 《第3名》 / 108 《佳作一》 / 110

臺灣建築獎

浪漫的一廂情願 / 72 工地物語 / 73 從閒置到閒晃 / 76 虎山行 / 80 豐盛的建築宴饗 / 82 微見 / 83 對抗 / 84 建築師的探望與作為 / 86 為何而「獎」? / 88 2017臺灣建築獎評選會議實錄 / 89

《建築與城市》

打破迷思,修補空間 / 112 感受城市脈動-臺北行旅廣場景觀設計 / 116 造化:廖偉立的建築 / 120
2018
01

作品

中原大學新中北校區宿舍熱誠樓A,B館 / 44 中興大學國際農業研究中心 / 50 華德福大地實驗教育學校 / 56 大明高中潭子應用藝術分部一期 / 62 南興國中第二校區探索體驗學校 / 68 樹人醫專多功能活動中心 / 74

建築評論

批評,只為補述歷史 / 80 近期建築踢館沒? / 82 一堂建築評論課及其反思 / 86 評論,止於設計 / 90 建築相對論 / 93 王秋華建築師與中原大學圖書館設計 / 96 建築評論正「著時」! / 99 紀錄評審觀點 / 101 建造一座島嶼 -王秋華建築師及中原大學圖書館 / 104 歷史折射而生的建築 / 106 建築設計的公共性 / 107 三面談:張靜愚紀念圖書館 / 108 建築的畢業與延畢—人的教育體制與建築的審核體制之間的對應 / 110 書籍、建築、圖書館 / 111 2017與1982相遇在中原圖書館 / 113 建築白話文運動 / 114

《展覽》

造化Cosmos-生活的日常 / 122

《建築與城市》

前瞻紐約- 從高線到水岸線的城市公共空間大翻轉 / 116

年份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海島
聯絡我們|© 2015 建築師雜誌社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