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
信義一號的啟示:臺北市廣慈社宅公共藝術1,500天工作誌
The Inspiration of Xinyi No.1: 1500 Days of Public Art at Guangci Social Housing in Taipei
Privately I refer to Guangci Social Housing Public Art as “Xinyi No.1” because it carries immense social expectations. Whether in terms of scale or institutional design, this public art project is groundbreaking and has impressively led the way.
/ By Lin, Chih-Yu
2025春,臺北市廣慈社宅園區迎來了公共藝術總成果展。「We are Home」我們在家為策展主題,按著契約上的文字,歷時1,500天,經歷了超過200多場工作坊,完成了8件常設型作品、15件臨時性作品、5項藝術行動計畫。
廣慈園區整體策展完成度、精緻度及民眾參與度都極高。最值得一提的策展創新思維,將公共藝術總經費之30%,分配至「藝術社會工程」項目,主要基於社宅公共藝術不僅止於硬體,藝術柔軟的影響力也必須挹注到每位住民心中。臺北市社宅只租不賣,三年一約最多延長三年,住民來來去去,但如果每個人心中都埋入藝術的種子,有著對社宅「家」的想念,那這份認同感以及對藝術美學的渴望,就能繼續傳承到每個角落。
推動一顆原本靜止的大石頭能滾動,剛開始需要付出一些力氣,動能有了,也需持續付出時間去經營。禾磊藝術作為全案之策展團隊,在廣慈園區旁租下了一樓店面作為駐點空間,取名「福德聚場」,駐點空間位置很巧妙,剛好就是傍晚垃圾車停靠的位子,自然附近居民一下就注意到這家特殊的「店面」。
文/林芝羽(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專門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