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9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建築教學法的微型實驗平台

 

近年在《建築師》雜誌書寫關於成大建築系的畢業設計,不可避免地需回應從疫情到後疫情所帶來的衝擊,包括建築學習中集體學習與教學法的轉變。在保持社交距離、網路社群的依賴、短影音的流行等等媒材,帶來多元但又高度封閉在屬於個人思維、缺乏身體性的情境,對於向來強調社交與公共的建築的基礎被迅速鬆動,也重塑對建築的觀點。同時,地緣政治、去殖民思維、社會與環境正義等議題,也日益進入設計思維的核心。在畢業設計中,我們可觀察到學生積極探索多元價值的實踐,結合數據應用、AI工具與模擬推演等新工具與技術,展現出對建築未來多重面向的想像與實驗。

今年成大建築系作為「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策展團隊,將建築視為一種集體知識的平台,試圖推進一種超越國家館的國族敘事與明星建築作品展的策展邏輯,展出更具流動、實驗性、與具知識生產潛能的空間研究、實踐、與原型。作為策展人也是系主任,當然將這次策展作為推動成大建築教育轉型的重要機會。展覽匯聚成大建築系的師生與業界建築師,形成橫跨學界與實務界的合作團隊,參與成員包含來自東海、北科大、文化大學、紐約Parsons等多所院校,17組提案策展團隊都以真實且進行中的建築實踐,透過設計原型、實地合作與不同尺度的研究行動,探索更深化的教學模式與建築知識的共創方式,也成為對建築教育方法的微型實驗平台。

文/薛丞倫(成功大學建築與環境規劃系主任暨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