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軌跡與觀察〉
戰後臺灣的建築專業雜誌
1945-1970s
戰後台灣建築雜誌很多(見文末附錄),為理解《建築師》雜誌創刊背景,本文主要討論範圍是戰後至1970年代的早期臺灣建築專業雜誌。其他許多雜誌如房地產交易資訊的「房屋市場」、室內裝飾藝術的《室內》雜誌、精英時尚品味的《雅砌》雜誌、以及《空間》雜誌與《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等後期創刊的雜誌並非在本文討論範圍內。
1945年臺灣地區在政治上結束了日本50年來的殖民統治,而交予國民政府接管。1947年5月林煶灶發行了戰後第一本建築營造方面的雜誌「臺灣營造界」,然而這本雜誌在當時並未造成太大的影響力。推斷其由,其一,可能是由於臺灣人長久以來受日本殖民的影響,在思想、文字、言論上尚無法適應新政權;其二,是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的震撼,以及1948年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施行,1949年陳誠下戒嚴令(1949-87)之後,臺灣社會進入持續38年之久的意識形態管制。其三,是戰後初期經濟與社會制度尚未穩定,一般基本民生問題尚未達到標準,無法有多餘精力作精神上或思想上的交流。整體而言,1950年代可以說是戰後經濟困難的時期,整個社會對營造工程方面的投資極其有限,建築專業雜誌更是缺乏,當時建築刊物僅見於校園內。
文、圖/郭肇立(建築評論家)
定位與未來
50年 / 600期《建築師》雜誌破浪前進
最早閱讀《建築師》雜誌的印象,是大學時代看涂明達翻譯的日本建築師介紹,其中讀到一篇關於村野藤吾作品,至今仍印象深刻。畢業後在事務所工作期間,郭肇立擔任主編時,《建築師》雜誌開始出現評論文章,那時候犀利批判還很少見,很能開人眼界,可惜這種評論當年只出現幾篇就沒有了。後來也投稿、寫稿、參與建築獎評選,一轉眼雜誌創刊已半世紀了!
《建築師》雜誌創辦50週年,即將發行600期,我的建築啟蒙與專業思考也很受惠於這份刊物,可說是與這份雜誌一起成長,這一路上個人所獲甚多,非常感謝這期間的寫稿、看建築的諸多機會,也誠摯祝賀《建築師》雜誌50歲生日快樂!
文/羅時瑋(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