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7

《指導教授感言》

首獎:安平港濱傳統技藝文化館

指導教授:殷 瑋
學生:陳垣瑾(臺灣科技大學)

 

貝聿銘曾經在訪問中評論過他自己的建築理念是不追求「形式」,「形式」會退流行只有「本質」不變,並謙虛的表示只是把建築物內在核心的「本質」做出來。他設計注重功能與內涵的結合,將空間與使用者需求緊密聯繫。這觀念蘊含對於材料、結構和環境的深入理解,每一設計元素都以呈現建築實質為首要目標,體現了他對於建築「本質」的堅持與追求。 在二十多年建築設計教學的經歷中對「概念」不完全等號但常常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蹭著貝聿銘的「本質」說。當建築設計概念被認為是相對抽象和普遍的想法時,好的概念易於落實也易於打動閱讀者,為確保它與最終設計成果的一致性會用一些具體的方法和策略來把概念清晰化。 概念核心:確定概念的核心思想是清晰化的第一步。這一步會請同學反餽自己,針對題目自己所提的概念想要表達什麼?它的中心思想是什麼?目的是確定題目的本質即便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都可以。 明確的表述:將概念以明確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也是最困難的部分。通過簡短的口頭描述、文字說明或圖像呈現來實現。避免使用過於複雜或抽象的語言,使概念易於理解和傳達。如果表達之後仍有模糊的部分,就模糊的部分再一次表述,直至稍微清晰為止。這裡的清晰就是可以用顏色、形狀、材料、形式、活動、文字⋯等視覺可看到的元素來描述。


二獎:憶驛

指導教授:楊欣潔
學生:陳苡慈(高雄大學)

 

本案以競圖題目「溯源地域。融合未來」為核心理念,從歷史脈絡下的安平港為出發,探索在地性與未來性之間的關聯,透過深入探討台南運河的歷史與細膩的環境觀察,不斷反覆思考安平港的未來與定位。本案基地位於安平王城與億載金城之間的中央地帶,以及安平漁港往台南運河至府城的交界處,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但由於前述各區域之間的串聯仍較薄弱,是故,如何透過休閒運具來串連這些歷史景點,並探索人、水岸、環境的互動可能性,為本設計主要探討的議題。 動線與交通系統,係概念發展中持續運用的重要線索:台南運河過去為孕育府城居民生活的重要水路,如今亦為觀光船運的重要路線,扮演著水岸休閒的重要角色。而基地周邊的海岸自行車道,則回應了現代人對水岸休閒的方式。單車,這個兼具未來性及時代性的運具,運用於400年歷史的台南古都,扮演著揭開下一篇章的引路人。本案Program設定為水陸驛站與文化展覽的機能,延續基地周邊現有的水岸自行車路線,把自行車路線引入建築上部,將原有水平的場域延伸至更多元的空間層次,明確呼應基地水岸環境的特色,並將此建築定位為回應歷史特色與水岸休閒的重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