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8

《評審感言》

譜寫建築的時間序曲 評 “Welcome ! People and Green !” 與「Xstage 匯。流」

本案基地位於臺中舊酒廠改建的文化園區現有停車場範圍的空地內。設計以開放空間使用為主導策略,保留原本基地的老樹,將停車空間地下化。透過在長方形基地內置入斜交人行鋪面和輕構架雨遮,看似對原本基地極少的擾動,卻創造出輕巧而有韻律的虛線,一邊定義空間的序列,又不失彈性的串聯在綠帶和硬鋪面的不同活動匯集和交錯的機會,最後將軸線收到一間微型咖啡廳,在廣場中央錨定之垂直量體作為整體空間視覺指引的交點,創造出富有動感又自由流動的開放空間關係。

文/林家如(建築師)


因借自然與環境共融 評「聲波煮場秀」與「蜂之森」

本案的Program選定了極具公眾人流吸引力的劇場與餐廳,來作為與園區與歷史建築之對應,並選取環境中的音場環境與人流環境,明確的找出人流動線之主從關係,與音環境的都市正背面關係,來作為量體與開口,底層活動串流的配置依據,主從觀念清楚,概念活潑輕快,值得肯定。 主配置以串聯願景館與面對園區核心廣場,量體面臨文創園區逐層退縮,廣場與願景館保持友善,劇場開口的配置意圖明顯,也形成一個良性的內在環境對話,對於音場與人流的凝聚頗有助益。量體設計與建築呈現低調簡約的風格,有助於形成一個樸實的背景來與環境對話,讓觀者可以更專注於表演與活動的內涵,此一不急於表現形式的設計態度也是本案脫穎而出的特色之一。如能將量體現行之銳角度配置與開口適度收斂與圓融些,將與環境更為融洽。

文/潘天壹(建築師)


建築的物質與精神面 評「這個世界永遠缺少一個變動的想像」與「快樂製造所」

本年度全建會學生競圖的題目為「這個世界永遠缺少一個X」。如題目所言,期望”X”能由參賽學生的觀點提出自身對基地與使用上的看法。而X的不設限所代表的不僅是身為學生面對題目與充滿可能性的未來具備應有的浪漫或狂狷想像,題目裡對停車的利用與法規的設定也暗示想像與現實連結的必要性,畢竟建築即是坐落在土地上,進而對環境與現實提出回應的一門產業。 本年度的首獎作品中,參賽者提出了「X即為變動的想像」,Program設定以「工藝的傳習所」做為使用主題,不同的工藝教學場域,從主次空間、公共空間、附屬空間的穿插配置,在看似固定的格狀框架下產生可調動的變化。從選擇以「傳統工藝保存與推廣」為內涵,去對應坐落於臺中文創產業園區的大涵構,實屬切題。

文/張匡逸(建築師)


期待勇於冒險的設計探索 評「終身學習樂園」與「城中村-臺中遊民中繼站」

個人很榮幸受邀參與此次的評選工作,受邀之初接到題目,便深深被這個題目所吸引,做為一個設計工作者的直覺反應,便是已經在心中開始了思緒紛飛如電影影像疊加的蒙太奇情境,除了建築一般性及目前所關切的議題,社會性、環境永續等等之餘,最好奇地是現在的學生到底如何來呼應這個”X”。 基地是固定,但在Program上讓學生的設計及議題保留了無限的可能,也就是”X”,在此同時,「永遠」兩個字是另一個可能,而且是「動態」的可能,也就是意味著在設計上的議題及設計上預留了無盡循環的「衍生式」回應與探索。

文/戴育澤(建築師)


製造流動感的曲線與斜線 評「這世界永遠缺少一個可能」與「往時境日」

當臺中菸廠園區中的歷史建築物都是偏向比較厚重的混凝土及磚構造建築時,一棟以曲線為基調的建築,帶進大量的綠化,的確可以有效化解這個建築群的僵硬厚重感,而成為在這群建築物之中最受囑目的建築。 林同學從歷史的研究中,發現綠川曾經流過這個地區,考古的挖掘又顯示了日治時期舊酒廠的酒甕遺跡與原綠川河道的卵石上下相疊,因此想要採用河流的曲折元素於設計之中,隱喻在很久很久的過去。這個地區曾經是以自然曲線和綠色植物為主的環境。這個設計推導方式很自然的合理化了大量曲線在本案的運用,確實曲線為主的建築也給了這個園區更多的活力。

文/石昭永(建築師)


清晰的建築姿態 評「臺中米酒文化中心」與 “CW Art Pavilion Gallery”   

從這次的題目「世界永遠缺少一個X」的學生競圖中,給了建築新鮮人一個心中對都市想像或建築的提問,也期望學生能從現實觀察提出設計概念,競圖作品都有提出不錯的觀點,唯一比較可惜普遍在基地關係的閱讀上稍嫌不足,相信基地帶來的線索應可讓設計更具厚度。 透過這次有趣的競圖題目,我猜想這個年輕世代應該是幸福的,每個心中缺少的X,是對於心裡所投射的理想城市,似乎都希望有多一點的綠,有機會能創造更多的活動跟城市有更透明的連結,而建築則須多一點可變動的自由,似乎流動性、自由度與去中心化成為概念上重要的關鍵字。其中有幾位同學更是試圖面對真實的基地發展出需要什麼樣子的建築類型來做詮釋。

文/戴嘉惠(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