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7

《評審感言》

從溯源地域的轉譯到融合未來的再造-建築設計是一趟發現的旅程 

本次全建會舉辦的學生競圖,以「溯源地域。融合未來」為題,基地位於臺南安平區海港邊,期望開創能兼顧地方文化體驗且具備前瞻性的複合式公共機能。在溯源地域的轉譯與融合未來的再造的議題中,首先最大的挑戰在於建築系學生對於自擬空間計畫、使用機能Program的能力,以及如何與當代生活經驗的連結,想像未來的能力。學生需具備客觀事實探究梳理的基本素養,並提出自己觀點,也考驗學生對於地域再發現的能力,建築空間計畫的方法練習,探索地方未來發展方向與定位,可以看見優選學生們作品多有對於地域探索與創作轉譯與詮釋呈現的意圖,誠懇面對土地環境的課題以及嘗試在建築創造上的實踐。

文/何黛雯(何黛雯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我們與AI的距離 

看到來自各校的學生競圖設計方案,雖然作品的構想及表現的完整度有高有低,但同學們澎拜的建築熱情,是讓人感動的。 在評圖過程中,腦海裡不斷浮現的一個問題是,如果讓AI來做這個設計,會做出什麼樣的結果?這個問題的另一面,其實是在問自己,在未來AI幾乎什麼都能做的年代,我們要告訴學生要如何做設計?未來的設計師能扮演什麼角色? 問得更直接一點:我們與AI能有多少距離? AI可以做基地分析、可以法規檢討、可以案例調查、可以方案評估、可以模擬實境、甚至可以代為繪製圖說與估價⋯。我們專業者操作方案的所有過程與內容,AI都作得到。如果AI的搜尋能力夠強,坦白說,它交出來的成果,絕對比「一般」的設計師都要來得完整、周延與深刻。 我們作為「人」還能做什麼呢? 要檢視我們與AI的距離,也許要回頭檢視設計到底是什麼,創意性工作的構成元素又是什麼?

文/呂欽文(呂欽文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讀建築系,所學何事?

發掘和培養新一代的建築系人才,提供優秀學生被看到的機會,創造業界歷練多年前輩與年輕世代對話的平台,同時透過給獎以傳遞,代表業界的建築師公會所要標榜的價值,這是與學界與社會的對話—讀建築系,所學何事?那麼,我們在2023的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學生競圖中看到何種對話? 競圖主題「溯源地域。融合未來」,是一個控制能參與競圖作品數量與品質的篩選機制,此不多做論述。建築師公會所要傳遞的訊息透過了本次競圖首獎臺灣科大陳垣瑾同學的安平港濱傳統技藝文化館,個人與作品都呈現了業界期待的相對於一般學生「明顯更成熟的建築性」,是一位不用再做思想與心性教育就能充分能進入業界的建築人,而作品本身也帶給我們一個更像真實建築的想像。建築題目設定在學界是重點,但在業界大多情況下都是給定的,掙扎與糾結多數時都是徒勞。「安平港濱傳統技藝文化」這個題目設定上比起其它優秀的參賽作品並非一定是更靠譜的內容,而到底能否透過這個項目傳承了技藝也不是評審們討論的焦點。

文/賴伯威(成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建築師)

 


基地涵構與電腦工具在建築設計的角色討論 

這次全國建築師公會主辦的學生競圖,基地選在臺南安平的水岸邊,周邊除了有傳統的造船工業聚落,也有觀光的資源,因此這是一塊很有特色的基地,無論是在縱向的歷史,或橫向的地理脈絡,都有許多可以探討與引用的元素。當然相對地,也增加了設計的難度。 從194份投件作品中,我觀察到一些現象,大約歸納與整理如下: 一、電腦軟體的運用:學生對表現法的工具運用更加得心應手,而電腦軟體在建築設計的滲透力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當然,在全球資訊可以充分流通的現在社會,愈來愈多學生能夠做出讓人印象深刻的漂亮造型;但是,在這種準備與生產時間很有限的競圖,電腦成為設計主導者的現象卻也更為明顯,也就是說,在設計發想的過程中,過早就讓電腦開始生成造型與表現法,而相對缺乏思考的過程,是愈來愈普遍的現象。

文/許伯元(許伯元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回歸建築設計本質

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溯源地域。融合未來」學生競圖,基地位於臺南市安平港東側林默娘公園與造船廠間的傍水區塊,場域豐富的歷史脈絡與環境紋理。賦予競圖參賽者雙重考驗:一、時間軸、空間軸脈絡與紋理的萃取與解讀;二、反映當地需求的空間機能。十六組競圖同學中,較為成功的提案,無論是以緬懷過去為主軸的紀念型建築,或以推廣當代地域特色為主軸的遊客機能型建築,設計方案均明確反應了場域的自明性,並展示精準的建築圖學基本功。觀察競圖作品趨勢,強勢的場域特性對建築設計產生壓倒性的影響,競圖版面呈現重點在於「建築怎麼做(Design Development)」,而非「建築做什麼(Programming)」,此趨勢明顯提升整體作品的設計力度。評審團隊對於旅客機能型的空間計畫最為肯定(前三名得獎作品),紀念空間/主題展覽型空間計畫次之,前衛實驗、宗教性質、新興產業插入等提案則較為保留,個人認為此一判斷,或受評審團隊開發實務經驗影響。

文/邱韻祥(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教授)

 


「未來建築師」的建築話語

2023年的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學生競圖,以「溯源地域。融合未來」為主題,在大量徵件的作品中,透過長達一整天的決選評審過程,產生了獲獎作品,可謂競爭激烈。此次的競圖主題與基地選擇,至少反應了幾個對於「未來建築師」的期許,基地的認知與地理區位想像的界定、歷史經驗的想像及轉化、Program的發展及空間組織能力,還有論述整合。獲獎作品,顯然針對上述的期許,給予了豐滿的回應。 首獎作品「安平港濱傳統技藝文化館」,緊繫古法手藝、材料與歷史集體記憶,提出多樣性且尺度各異的公共空間設計。第二名「憶驛」則從府城與安平的區域對話關係,創造當代中產階級新城市節奏的想像,以遊客服務整合自行車、人行空間,呈現不同速度並存的城市公共空間想像。第三名「定錨」,則以連結各個重要城市「節點」的想法,再現「步行城市」的日常生活腳本。

文/蔣雅君(中原大學建築學系專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