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8

「共同體內共同體」的理解與延伸-山本理顯與他的建築

Understanding and Extension of “Community Within Community” : Riken Yamamoto and His Architecture

Architects of the “ronin” generation rekindle their imagination of “home” through a rebellious stance. By engaging in residential design, they provoke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 By Ko, Sheng-Chieh

 

2024年春天,國際建築界年度盛事普立茲克獎公布由日本建築家山本理顯獲獎,對於許多對日本建築不陌生的建築人來說或許略感出乎意料?正如同山本在美國大使館記者會上感慨地說:「覺得自己好像是有點優秀的建築家」一般,山本非以充滿作家性的建築作品聞名於日本建築界,但多同意其作品總能真誠面對建築問題。因此對於山本來說能在建築事務所成立50年的今天獲得普立茲克獎的肯定,既珍貴又或許有些意外。

距今恰好100年前,科比意在巴黎出版《邁向建築》闡述他所參透的建築「新精神」,該書也成為過去一世紀現代建築學習者的必攜手冊。同年在東京,日本建築家所面對的是關東大地震後的第一年,災後復員的過程則隱含著日本建築嘗試擺脫西洋樣式主義的再出發。如果我們都同意普立茲克獎意味著國際建築界所認定的價值,山本的受獎可以說是意味著現代建築發展經過一世紀的堆疊後的最新價值取向。因此不禁令人思索山本作品中必須留意的建築思考為何?而代表著在西方文化中呵護成長的現代建築價值的普立茲克獎,日本建築師人數獨佔世界鰲頭的現象又透露著什麼必須深究的訊息?

文/郭聖傑(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圖片提供/普立茲克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