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1

前瞻紐約- 從高線到水岸線的城市公共空間大翻轉

Foresight of New York City
Overturning the Public Spaces Along the Highline and Waterfront

Foresighted urban planning with infrastructure of real needs decides the prosperity of a city.
/ By Chang Jing-Yau

 

台灣為了「前瞻計畫」吵得沸沸揚揚,而其中鐵道建設的說帖似乎無法感動慣常以機車代步的普羅大眾,而在距離台灣半個地球之遙的紐約市,十幾年前卻因一條高架鐵道的存廢引發了一連串的論戰與訴訟。這條現在稱為「高線公園High Line Park」的都市線狀綠帶,為紐約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公共話題,雖然僅僅是整個紐約公共空間改造的一部份,高線公園卻是一個重要的引爆點,從而開展了十幾年的公共開放空間計畫的熱潮。(註:高線公園也譯成高架公園,但高架在英文容易理解為elevated,比較是形容它的狀況,因而我採直譯,將High Line直接譯成高線,比較像個地名。)

我分別在2012年和2017年短暫拜訪了紐約市,感嘆於整個城市開放空間的變化,因而嘗試從一個旅人的角度,整理了一些資料,以及從當地友人說的故事和一點八卦,希望能與有興趣的讀者分享。

從一個市長開始
麥克‧彭博(Mike. Bloomberg)於2002年就任紐約市長,2013年卸任,在任期的12年期間,他致力於紐約公共開放空間的改造與建設,增加了850英畝(約340公頃)的公園綠地,主要在環繞曼哈頓島的水岸以及分布在紐約的五個行政區的公共休憩設施。在2013年,市長很自豪地讓76%的市民居住在10分鐘步行距離內就有公園綠地的都會環境裡。

文/張景堯
攝影/張景堯(a)、C. Kenny Lin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