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08
08
劉家琨的建築之路
《簡介/Introduction》
The Architectural Journey of Liu Jiakun
Text & Images by Hyatt Foundation /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劉家琨的建築之路既非循序漸進,也非意料之中。
1956年,他出生於成都,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成都第二人民醫院裡度過的,他母親是那裡的一名內科醫生。他幾乎所有的直系親屬都是醫務工作者,而他本人卻對創造性藝術表現出了興趣,不斷通過繪畫和文學實踐探索世界,最終在一位教師的引導下,選擇了建築作為專業。
17歲那年,他作為一名知青被分配到農村從事農業勞動。在那時,他覺得生活無足輕重,到1978年他被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後更名為重慶大學)錄取。毋庸諱言,當時他並不完全理解成為一名建築師意味著什麼,只是「就像一場夢,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生命變得重要了」。
劉家琨於1982年畢業,獲得建築學工程學士學位,並成為轉型時期第一批肩負重建國家重任的高校畢業生。職業生涯的初期,他被分配到成都市建築設計研究院,並自願短期外派到了位於世界屋脊之上的西藏那曲(1984-1986)。他回憶道:「當時我主要的長處是好像什麼都不怕,另外我還能畫畫和寫作。」在那曲以及此後的幾年裡,他白天作建築設計,晚上則是作家,全神貫注於文學創作。
文、圖/凱悅基金會/普立茲克建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