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9
09
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建築景觀再造工程」 悠遊的地景博物館
Landscape Regeneration –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 By Ja-Sheng Chen Architects
1980年7月,因南迴鐵路臺東火車新站在卑南地區興建過程中,挖掘到數十萬平方公尺的史前遺址及數萬件的墓葬、陶器及石器。是臺灣考古史發掘最大的遺址,也是臺灣在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重要證據。除了火車站後站的遺址公園外,也於康樂籌備考古遺址的博物館,並召開國際競圖。1993年Michael Graves+沈祖海建築團隊得標。歷經九年的設計及施工,2002年8月,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落成開幕,迄今19年。
改變 博物館長久因為既有設計的動線不良,遊客易迷路。原先的空間設計如山之廣場及玻璃屋餐廳等,因台東氣候關係,使用率偏低。
另一方面,在國家文化的重新定位下,史前館擴充內容至南島語族的研究及教育拓展;同時,也因為資訊網路的發達,博物館從原本知識中心,轉化為親近公眾及引發探索為主。繁複厚重的裝飾、過度西方宮廷化的設計語彙已漸不合當代生活所用。
「建築景觀再造工程」的六項設計行動
行動一:悠遊流動的自然地景入館 原館前景觀是仿西方的古典花園設計,且與博物館有著1.8米高差。設計透過填土補平高差,以緩坡及流動的動線,連結週邊的社區,也引導入館。
行動二:通透延伸的售票大廳 移除售票大廳的二座樓梯後,使售票大廳能連接到山之廣場;並打除隔牆,改為較符合當代的開放式的紀念品販售區。
行動三:通透的側廊串連售票大廳與展示大廳、探索館 原展廳、售票大廳、教育中心與山之廣場各自獨立。透過打除四座大樓梯及後方隔牆,打造六米寬的通透的側廊,作為入場主動線。新設大樓梯向下直接與展廳連接,向後直通教育中心。
文/陳哲生建築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