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5

城南常民美食史的書寫者

城南常民美食史的書寫者-談南門市場改建的規劃設計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Reconstruction of Nanmen Market
/ By Hsu, Buo-Yuan

 

百餘年前,現今南門市場的座落土地上,就已經出現了「千歲町市場」,其規模不輸當時最熱鬧的「永樂町市場」以及「新起街市場」。戰後因外省移民的移入,市場業種與商品變得更豐富多元。而隨著都市發展,這座傳統市場依然堅守崗位,伴隨著當地居民,成了台北城南生活,甚至整個臺北地區的重要特色食材供應中心。

早期的傳統市場都是一層樓,攤商排排坐在線性選逛走道兩側,簡單明瞭。1981年,南門市場改建成大樓,攤商重新分派到從B1到二樓的立體配置,三樓以上則由一些公務機關進駐,算是南門市場史上最翻天覆地的大改造,也正式面臨了「傳統市場立體化」是否能續命的挑戰。

一般來說,「傳統市場改建」,尤其是立體化,經常會造成走向衰敗沒落的結果,因為對顧客而言,對傳統市場的黏著度,通常是建立在對商號位置的習慣性,以及與攤商老闆跟街坊鄰居的熟悉感。而冗長的改建期程,以及對改建後新空間的陌生,一種「摩肩接踵」集體記憶消逝的失落感,都是造成人氣不再的原因。所幸,立體化後的南門市場不但存活了下來,甚至更鞏固了其作為南北各路口味食材供應中心的名號。在其後的四十年間,南門市場也因其空間的特性,形成了地下一層生鮮、一層南北雜貨與特色熟食、二層服飾精品的立體分化。

文、圖/許伯元(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