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0

城市行政如何反映空間與社會發展? -以臺灣府城「土墼埕」為例

How does urban administration reflect spati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 An example from “Tuchiencheng” in Taiwan’s Capital City  

The topic addressed in this article is what those “marginal” communities experience during urban expansion and integration. It is these “margins” of the city that can provide us with a side perspective to observe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orms of the city.
/ By Chen, Kuan-Fei

 

臺南赤崁樓與其周圍街區向來被視為這個城市歷史的開端,早在1640年代荷蘭東印度公司就以其近代城市設計原則,形成普羅民遮市鎮(以下簡稱赤崁市鎮)的塊狀街區型態,這個街區直至日治時期始終是城市行政與經濟活動的核心。然而,三百多年來,無論是本地居民或外來統治者對於「位於赤崁的這個城市」涵括範圍的想法其實一直在改變。如赤崁市鎮街廓的規劃、清朝建築臺灣府城牆、臺灣總督府的市區改正,無一不在改變歷史上對於這個「地方」內涵的認知。

相對於城市「中心」的赤崁市鎮,其周圍區域往往隨著城市範圍的擴大,被「整合」進城市中,城市的管理與擴張成為一個均質化的過程。而這些被整併進去的區域,其本身的變化被視為依附、從屬於中心的發展結構,甚至因為市政制度的一體化原則,而使原先的異質性逐漸被隱藏。我們以為是區域中心的城市,其內部仍有「邊緣」。本文所處理的課題,正是那些不在中心的「邊緣」社區在城市擴張與整合的過程中究竟經歷了什麼。恰恰就是城市的「邊緣」,才能提供我們從側面角度觀察城市所有特徵與規範。

文/陳冠妃(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