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9
09
尋找適切的建築存在
Finding The Best Architectural Existence
/ By Shen Ting-Tseng
當討論減法設計或簡單性時,很容易聚焦在最終的美學呈現,而忽略建築設計中真正重要的過程判斷,即是program的判斷與設計判斷,以及在過程中所設定的更大意圖。
建築透過構造體形塑空間,空間推動、鼓舞人類生活,創造情感,人融入空間是為生活世界。建築成為一趟從有形到無形的過程。在這之中,更大的意圖或許在於如何讓有形的建築與空間,巧妙的轉換為無形。而建築師這個角色除了得埋首於有形層次的琢磨,也必須想像與運作無形品質,平衡兩者間密不可分的關連性。
如何從有形到無形,其中一個關鍵在於意識到建築之內與之外,尚有個更大的整體。這個整體常常處於動態而難以捕捉,多半時候,它甚至尚未真正浮顯為某個模樣。建築體的尺度總是比人大,在那上頭的一舉一動潛藏著影響內部與外部的力量,從題目定義、設計策略、結構配置到建築元素捏塑,每個階段的總和,形塑出特定的建築存在;從各自獨特的建築存在(存在的程度、存在的狀態)下手,或可本質地找到更和諧的人與建築的關係、更寬廣的建築整體。
所謂的建築存在,在不同的前提(題目、基地等)下都有著不同的可能性,不侷限某個固定的答案,但其與存在的適切性(Appropriateness)有關。「適切性」像一把鑰匙,當建築物存在的狀態,剛好與所有的外部一同抵達適切性,無形事物隨之啟動。要抵達適切性,得從頭緊緊跟隨外部現實的脈動。
文/沈庭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