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12
12
評論
建築作為「公共性」的媒介
七月初,接獲全國建築師公會來電,邀請我擔任「2022未來建築師畢業設計作品大展」的評論老師.此活動的過程從9月初由評審建築師初選,9月下旬進行決選,決選作品的學生將進行線上簡報,受邀擔任評論老師則將在線上進行觀察並評論。獲得此邀請,除了感謝,不禁也問了自己: 「每逢畢業設計結束,關於畢業設計的展覽(或競賽)有很多,包括如IEAGD大評圖、TEAM 20建築與規劃新人獎、或新北市建築師公會新人獎等,每個展覽的背後都存在了一種價值觀,其影響著臺灣建築系學生和畢業設計的發展,責任重大。如這樣,那我該用什麼立場和態度去評論這些作品?是否可以透過這些優秀作品找到值得探討(或不足)的議題,並提供不同的思考面向與討論?」
文/賴怡成(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給千禧世代的準建築師們
「2022未來建築師畢業設計作品大展」是一場提供新世代建築系畢業生初次嶄露頭角的場合。對一位競賽的旁觀者而言,我更願意將這場競賽視為不同世代建築師的互動──甫畢業的學生與前輩建築師的對話。透過遴選作品、解說、評論、給分、給獎等一道道的程序,我們不僅可以聽見未來建築師的心聲,可以觸覺到前輩建築師的想望。不同世代之間的環境價值在這場盛會中相互映照。 這兩個世代的組成是如何?前輩建築師們大概是19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出生的世代所組成。他們大致在臺灣解嚴前後從建築學校畢業,他們的畢業設計圖面大概都是手工打造,在業界的DOS版AutoCAD剛剛推出的時代便投入建築職場,也可能經歷過臺灣房地產發展的最高峰。
文/黃衍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