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8
08
建築的文化殖民地
《延伸話題/Derived Issues》
Cultural Colonies in Architecture
/ By Chien, Hsueh-Yi
在「全球化」的同時,「在地性」的重要已是無庸置疑的「主體性」自覺,然而臺灣政府對待建築文化的態度卻仍處於「被殖民」的狀態,自2003年起,由「台中古根漢美術館」事件引發藉由「國際明星建築」冀望達到「城市行銷」短線操作的流行現象如病毒般的漫延,從此臺灣城市的指標性公共建築無不以「國際競圖」的模式進行,20年來近40件的國際競圖(包括準國際競圖),堪為世界第一的金氏紀錄,臺灣到底是最「國際化」的「國家」?還是最缺乏「主體性自覺」的「民族」?
美國建築大師路易·康(Louis I·Kahn)說:「建築是這個文化世界的模型,它不是這個世界的外形,而是內在的形。」,而這個藉由諸多進口的「國際建築大師」所妝點的臺灣建築文化容顏,又是如何展現了我們民族的「內在世界」?
在此「國際化」只不過是「媚外」沒有「自信」,甚至「貶抑」自己國內建築專業的藉口,美名「城市行銷」更是短線操作媒體效應,做為「政績宣傳」政治企圖的遮羞布而已。
在2006年前泛濫的臺灣國際競圖中,臺灣的建築師在面對政府採購國際名牌的既定立場下,尚可以是一個保有尊嚴去勇敢獨立挑戰的不對稱戰爭。雖然政府大言不慚,謂提高2~3倍於臺灣公共工程標準的設計費乃為吸引國際品牌的競標,而在極少數不小心被國內獨立的建築師得標時(目前僅2次)卻痛徹心扉,如簽賭失敗而懊悔不已,甚至厚顏向臺灣建築師要求折扣索回。
文/簡學義(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