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9
09
從私宅到公宅
From Private Residences to Public Housing
/ By Ling Tien
在近期臺灣各地社會住宅的設計參與中,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的投入,格外令人好奇。許多社會住宅的設計事務所,都有長期投入公共工程的經歷,但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為人熟知的作品,常常是與知名建設公司合作的房產建案。這些高單價的私人高層住宅,與社會住宅公共工程,雖然同樣是集合住宅的建築類型,但在業務機制、行政程序上大有不同,單位坪數造價上更有絕對的差異;社會住宅的公共意義,只租不售的設定,也使得在居住使用上提供服務的方向多有區別。帶著長期以來在私人建案上的經驗,轉而投入社會住宅公共工程,會有如何的矛盾挑戰,又能創造如何的新意與機會,值得觀察。
在2021年11月,台灣建築雜誌的專訪中,戴育澤提到:私人住宅講究均一與隱私,社會住宅則要求公共性與多樣性,但兩者都以建築來彰顯生活方式的風格與美學。從臺中市太平區育賢段二期社會住宅的建築作品來說,可以從基地的公共精神,以及建築的設計選擇,兩方面來討論社會住宅的公共價值與設計表現。 此段社宅的基地位置,原本是大里溪從大坑流入臺中盆地的河道。河川在兩千年左右經歷整治,改道與廍子溪合流,退讓出今日軍功到育賢一帶的重劃用地,成為開發地段與環中高架道路的路廊。整治距今不久,建設還在持續,而原本在地對於河道的記憶還在,只是由自然的溪流,轉為高速穿越的車流。
文/凌 天(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