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法與道之間
IN between Dharma and Tao
whenever walking inside of a Hindu temple on the shining dark surface of granite stones with bare foot, moving through the narrow lane into a cave-like space where the deity sits, you start sensing the existence your inner self, that is in great contrast to the shock and awe beaming through the grandeur of a Gothic church .
/By Chi, Ti-Nan
/Images By Chi, Ti-Nan
在一個媒體與學術界長期被西方敘事觀點制約的年代,特別在東亞,無止無盡受到這股風向操弄,是時候來認真看看印度建築了。為了這一期,由於考量到印度廣大的幅員與多樣性,且即便如此,在我長時間觀察
仍發現不同城市與村莊具備了共同點,因此與其發動一個全面性的印度建案和建築師的鋪天蓋地調查,我決定向朋友徵稿,其中部分稿件是我有幸第一手見證,對今日的印度建築可謂關鍵的證言。因此,這系列應該只能說是印度建築的一個面,但儘管如此,這也視為代表了為社會殷勤服務好幾世代的印度建築師。
在西方,建築被刻畫成秩序的主宰者,如同路易斯康所言:他從秩序中激發出創造力與自我批判的力量,賦予形體給那些原本我們所陌生的。美會演化。
Kahn視設計為秩序成形的過程。對他來說,秩序是一個經由現象的現實證言,也就是說其可見的形式,儘管法和道是無形的,但或許相較一套既有的規範,不如那無法定義的律法更具有決定性。這引出了一個問題,當代印度建築是否缺乏條理的秩序?確實,臨時的有機特點在城市中是熟悉的景象,這首先帶來一種缺乏設計意識的印象。但是否有一個更高涵括自然界的本質性秩序,如法一般導引印度設計。
文、圖∕季鐵男